史话齐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子宣讲队在荣成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22日,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史话齐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学子宣讲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学院团委书记董欣的指导下,来到了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俚岛街道东烟墩村。队员们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饽饽和海草房开展深入探访,围绕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进行了一系列采访调研活动,为深入挖掘和赓续齐鲁精神红色基因贡献山师学子的青春力量。

队员们进行花馍的展示 林思彤摄

队员们在东烟墩村妇女主任胡迎晓的带领下进入本村的助老食堂,体验制作来自山东荣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饽饽。胶东花饽饽是山东省胶东地区的一种传统面食,具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广泛运用于婚嫁、新年等民俗活动中,承载着太平安康、富贵长寿、风调雨顺等美好祝愿。花饽饽也成为当地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现了胶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队员们在非遗老师的讲解和指导下尝试制作花饽饽。采用菠菜、胡萝卜等原料榨汁,制作了五颜六色的面团,使用剪刀、梳子等日常工具,通过揉、滚、捏等多种手法,塑造出老虎、葫芦等简单的花饽饽。据老师介绍,老虎、葫芦等基础造型虽然简单,却是花饽饽最常用到的重要形象。

制作花饽饽后,队员们有幸与非遗传承人曲苏彩展开深入访谈。在与曲苏彩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花饽饽在胶东人民心中有很高的地位,是人们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曲苏彩还提到花饽饽对塑造胶东人民吃苦耐劳、热情好客的性格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

队员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进入东烟墩村内部进行参观,行走在村中,道路两侧随处可见海草房。其主要建筑材料是海草和石块或砖块,处处体现着当地居民因地制宜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海草房不仅是居民的生活住所,更蕴含着丰富的红色革命文化内涵。著名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烈士郭永怀先生的故居就是海草房。具有历史专业背景的队员们通过提前搜集整合史料发现,东烟墩村作为一座具有红色历史的村落,其海草房背后常常隐藏着革命故事和红色记忆。这些房屋曾是革命活动的据点,见证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队员们正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海草房 林思彤摄

随后,队友们就海草房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同志愿者进行了深入访谈。在此地土生土长的志愿者表示,近年来,东烟墩村依托其丰富的红色革命资源和独特的海草房建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在每间海草房的墙壁上都绘有不同的革命故事,或是乡村振兴标语。游客们可以一边参观海草房,一边了解抗战英雄如梁学福、谷牧等人的故事,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东烟墩村还注重乡村精神文明的教育和传承,通过举办各种乡村助老活动、建设爱心助老食堂等方式,发扬敬老爱老的优良文化传统。完善引才留才制度,推动人才服务乡村共同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队员对花饽饽非遗志愿者进行采访 林思彤摄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子宣讲队发挥专业优势,深入荣成东烟墩村开展社会实践和调研,探寻胶东地区独特风土人情。通过对非遗传承人与志愿者的访谈,实践队队员们深刻领会了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深切感受到了当地居民继承传统技艺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当地劳动者们植根于这片充满沿海风土人情的村落,在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的齐鲁精神光辉照耀之下,用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与重视。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瑰宝得以保存延续。这份代代相传的齐鲁劳动者精神,理应在当今时代得到传承与弘扬。

队员们与村志愿者的合照 林思彤摄

壹点号 山师历院学子宣讲队威海分队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