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鸟窠道林禅师(741-824),浙江富阳人,俗姓潘。9岁出家,初随长安西明寺复礼法师学《华严经》和《大乘起信论》,后参禅,参谒径山国一禅师得法,并成其为法嗣。 南归后,因见杭州秦望山有长松,枝繁叶茂,盘曲如盖,便居于此,时人称他为“鸟窠禅师”。又因鹊巢筑于居侧,人们又叫他“鹊巢和尚”。值得一提的是,《西游记》里的“乌巢禅师”,其原型便是这位鸟窠道林禅师,“鸟”成了“乌”,“窠”成了“巢”,鸟窠便成了乌巢。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大诗人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且又崇禅,便上山去参访鸟窠道林禅师。 见到了禅师后,白居易就说:“禅师住处很危险啊。”鸟窠道林禅师回答说:“我看大人更危险。” 白居易又问:“我居镇江山,有什么危险?”鸟窠道林禅师回答说:“薪水相交,识性不停,怎么不危险呢?”

白居易接着又问:“什么是佛法大意?”鸟窠道林禅师回答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讥笑地说:“这话就连三岁小孩都知道。”鸟窠道林禅师说:“虽然是三岁小孩子都知道,但八十岁的老头儿却未必能做到。” 白居易于是施礼而退。

山虽险,使人心迷惑,陷入情识知解而不能自拔,如薪火相交,则更险。扬善惩恶,虽是老幼皆知,极为平常,但80岁老翁历经年久,未必能做到。 这对作地方长官的白居易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扬善惩恶是为官利民的本分事,否则于民于国于己何益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