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用的主力舰艇S38鱼雷艇有多强大?在波涛汹涌的二战海战场上,巨舰大炮的嘶吼固然震撼人心,但小艇游击的闪电战术同样令人胆寒。而说起二战德国海军的“小艇之王”,就不得不提到S38鱼雷艇。这款看似“娇小”的舰艇,却是令盟军闻风丧胆的“海上幽灵”。它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够在强敌环伺的战场上叱咤风云?就让我们一起揭开S38鱼雷艇的神秘面纱,探寻其强大的真正奥秘!
1929年,当世界还沉浸在一战后的短暂和平中时,德国海军的目光已经投向了小型快艇。彼时的德国,受限于《凡尔赛条约》,无法建造大型战斗舰艇。为了突破条约的束缚,重建海上力量,德国海军将目光投向了小型、快速、灵活的鱼雷艇,希望将其打造成一种能够在公海航行并执行远距离任务的有效工具。在这种战略构想下,S38鱼雷艇应运而生。
S38鱼雷艇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德国海军对速度和火力的极致追求。其船体采用当时先进的滑行艇设计,搭载强劲的动力系统,最高航速可达惊人的101公里/小时,即使在倒车时也能保持33公里/小时的速度,这在当时的鱼雷艇中可谓首屈一指。
在武器装备方面,S38鱼雷艇也毫不逊色。最初,该艇只装备了一挺MG15机枪,用于自卫和对空射击。但随着战争的进行,S38鱼雷艇的火力配置不断升级。到二战后期,一些S38鱼雷艇已经换装了双联装的MG34机枪,甚至还有部分艇装备了4挺20毫米口径机炮和一挺博福斯40毫米口径机炮,火力之强大,足以与一些小型炮艇相媲美。
当然,作为一款鱼雷艇,S38最致命的武器还是它携带的两枚G7a鱼雷。这两枚鱼雷被装载在船体前部的发射管中,可以在高速航行中发射,对敌方舰船造成致命打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S38鱼雷艇凭借其优异的性能,成为了德国海军手中的一把利刃,在多个战场上都留下了自己的身影。特别是在英吉利海峡的作战中,S38鱼雷艇更是表现出色。
英吉利海峡狭窄的水域,为S38鱼雷艇提供了绝佳的作战环境。它们利用自身速度快、机动性强的特点,神出鬼没地对盟军的海上运输线发动袭击,击沉了大量盟军运输船,只为德军在欧洲战场上的作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除了攻击海上目标外,S38鱼雷艇还经常被用于快速占领点、实施突袭,以及对敌方后方目标进行打击等任务。在执行这些任务时,S38鱼雷艇通常会选择夜间或能见度较低的恶劣天气出航,利用夜幕和海雾的掩护,悄无声息地接近目标,发起突然袭击,打了就跑,令敌人防不胜防。
尽管S38鱼雷艇在速度和火力方面都拥有着不俗的实力,但其船体相对脆弱,并不适合与敌方主力舰艇进行正面交锋,更不适合进行近距离的持续战斗。因此,在实战中,S38鱼雷艇的指挥官们往往会采取“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利用自身的速度优势,对敌人进行快速突袭,然后迅速撤离战场,避免与敌方强大火力的正面交锋。
在选择攻击目标时,S38鱼雷艇通常也不会贪多求全,同时攻击多个目标。因为分散兵力意味着降低攻击力,反而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因此,S38鱼雷艇的指挥官们往往会选择单独的目标进行攻击,或者与其他友军艇协同作战,集中优势兵力,力求一击必杀。
凭借着灵活机动的战术和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S38鱼雷艇在二战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果。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二战期间,S38鱼雷艇共击沉了101艘商船,总吨位高达214,728吨,此外还击沉了12艘驱逐舰以及其他一些军用舰艇,对敌方的海上运输线和后方目标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S38鱼雷艇的作战经历告诉我们,在战争中,武器装备的先进程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战术,才能将武器的效能发挥到极致。S38鱼雷艇虽然船体脆弱,但通过巧妙的作战策略,扬长避短,最终取得了不俗的战果,成为了二战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