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儒林外史》的朋友一定会对“范进中举”这个故事印象深刻,因为范进中了举人之后,居然喜极而泣了。因此,很多朋友就嘲笑他,说他读书读傻了。 但其实范进只是当时读书人的缩影,许许多多像范进这样的读书人,可能终其一生也考不上“举人”,一旦考上了将会鲤鱼跳龙门,从此走上光明大道。 退一步而言,如果我们知道古代的科考制度是怎样的,亦或者知道范进中举之后的前程,就更不会再去嘲笑范进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范进中举之后的故事……

古代的选官制度 在讲范进的故事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古代的选官制度究竟是如何的。自古以来,选官制度就存在,在夏商周时期我国实行的是世卿世禄制,简单来说就是官位可以世袭。 只要在那个时期,自己家族有一个人当了官,那么世世代代都可以拥有这个官位,享有辖区内应有的权力,这也就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武世族”的画面。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一些有进取心的君王,便开始在民间招贤纳士,世卿世禄制存在的基础也遭到破坏,但从总体上来看,依然是贵族垄断官场,依靠军功来选取的官员也不多。 不过,当时的秦国是一个特例,所以他才能在战国中崛起,最后统一了中原大地。两汉时期,选拔官员的制度又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察举制”和“征辟制”相继出现。

这两种制度为“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方提供了一个渠道,如此一来,使得一些真正的有识之士得到重用,这样选拔的官员也更加注重百姓、民生。 可是,这样的选官制度依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后来的“九品中正制”也是如此。及至隋唐时期,隋炀帝的科举制度,才算是在门阀世家中打开了一个口子。 科举制是通过一种开始来选拔官员,与现在的高考一样,有能力的人才上位,没有能力的人则会被刷下来,这样选拔官员的制度相对公平,也比较能筛选到好的人才。 奈何,也因为这种制度,隋炀帝打破了门阀氏族的垄断,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吧,加剧了隋炀帝的灭亡。唐宋时期,科举制度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乡试,省试和殿试三级考试更加重视科举人员的才华。

明清时期,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只是为了更好地统治天下,统治者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只准用程、朱理学的观点,不许发挥个人见解,八股文应时而出。 范进的中举之旅 范进所处的年代是正是清朝,多年以来,虽然他参加过很多次的考试,但始终是一个秀才。当时,科举制度分为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探花、榜眼、状元八个等级。 这种人与现在的高中生差不多,再加上当时“百无一用”是书生,范进的日子过得很凄惨。话说,当时范进的命运也确实如此,他的妻子看不上他,老丈人又经常打他,生活过得暗无天日。 考举人就是乡试,每年秋天八月举行,因此乡试又被赋予了“秋闱”之称。每年的举人名额是有限的,省份较大的100个名额,中等的70或者80个名额,较小的只有50个名额,不能随便增加或者减少。

这也就意味着你的学习成绩必须得在省前100名才有机会中举,这样一看,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去嘲讽范进,尽管人家考试考到了五六十,可这省前100名的成绩也是人家真真实实考出来的。 用现在的话来说,范进也算是高考某一个乡的状元了,这样的成绩很傲人。作为嘲笑范进的我们,高考能考到前100的也是少之又少,所以范进中举之后,喜极而泣也是可以理解的。 现在的家长在孩子考上好的大学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甚至于,有些孩子考上了清华、北大等名校,这些家长更是非常的疯狂,恨不得狂欢三日。 范进之后的生涯 范进生活在清朝,这是他的不幸,也是他的幸运。如果他出生在魏晋南北朝或之前,那么他一定不会有机会踏上仕途之路,因为读完整本故事,我们会发现范进此人,情商一定不高。

魏晋时期和之前的官员都是通过推荐的方式,范进虽有才华但是不圆滑,在此情况下那些乡绅在推荐时并不会推荐他,而生活在清朝则不同。 范进可以通过科举这一条路有出头之日,正是他的幸运之处,虽然科举在清朝已经变了味,但这也是底层人民翻身的最好通道,也比较符合范进的人物特点。 范进中举之后喜极而疯,这是许多人嘲讽他的原因,可是如果你以为他从此以后就变成了一个疯子,过着疯疯癫癫的生活,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 范进非但没疯,反而对自己的人生很有规划,原本中举之后就可以在地方上做官了,可范进志不在此,他还在科举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从举人考到贡士再到进士。

简而言之,考上了举人彻底改变了范进的生活,他的人生宛若被醍醐灌顶了一般,后来的仕途风生水起。到最后,范进还被皇帝任命做了山东学道。 这个职位就相当于现如今的山东省教育局某个办公室的主任,至此他的人生也就实现了阶级的跨越,从一个寒门小子成为了政府官员。这样的人生别说放到古代了,就是放到了现代,估计也会有不少人喜极而泣。 中举之后、欣喜若狂,也是一种人之常情,毕竟多年怀才不遇,一朝得道任谁都会如此。因此,范进的故事不可谓不励志,我们更没有资格去嘲笑他。 科举制度,让更多的寒门子弟可以拥有入仕的机会,也让真正的老百姓走向政治的前台。这些通过科举制度走向朝廷的寒门子弟们,他们往往会更加关注民生,当他们成为一方官员后,也会庇护一方百姓。范进如此,千千万万的考生亦如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