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吉米妈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

ID:pkumum

要问今年开年最火的男人是谁?

那必须是哪吒呀!

不仅国内火,据说在国外一些国家上映后,也是场场爆满。

我看现在的票房已经超过100亿了。

真是火得一塌糊涂。

不过,因为我大年初一就带着小张出国了,所以没能第一时间看上电影。

回国这几天,我终于跑进电影院把这一课给补上了。

必须说,的确挺好看的,中国动漫一飞冲天了!

这些天,关于《哪吒2》的评论,我想大家已经看过不少。

估计现在都已经看皮了,所以,我就不过多讨论这部电影本身了。

今儿我更想和大家聊聊《哪吒》的导演,饺子。

自从哪吒火了之后,饺子也跟着火了。

总能在各大平台上,刷到他的采访。

不过,我现在不仅佩服饺子,我还佩服饺子他妈。

据说,当年饺子放弃名牌医科大学专业,转行想要搞动画。

他妈妈不仅没反对,而且还用自己的行动一直默默支持自己的儿子走到今天。

没有专业背景,没有资源支持,想转行并作出一点成绩。

谈何容易?

所以,在最初死磕动画的那三年,可以想象有多难。

但饺子妈没有任何怨言,据说她在饺子“闭关”搞动画时,只做3件事:

1、饭凉了热、热了凉,但尽量不敲门打断儿子;

2、深夜偷偷关电闸,这样做是为了防儿子劳累过度,但会保留电脑电量;

3、邻居嘲讽儿子是无业游民,她直接怼:我儿在修仙。

看完以后,我想说,饺子妈的精神内核可真强大!

能这样毫无怨言、最大限度地支持儿子。

可真不是一般人儿能做到的。

更何况,当时他们的经济状况并不好。

饺子爸去世以后,两个人就靠每月1000元的退休金过活。

饺子妈每天趁超市打折的时候去买菜,基本没给自己买过新衣服。

两个人就这样互相支撑,走过了最难的三年。

直到饺子做出那部《打,打个大西瓜》后,情况才好了一些。

有人问饺子,在《哪吒2》这部电影中,哪句台词是你最想表达的呢?

他回答说,是殷夫人最后抱着哪吒说的那句:“娘从没在乎过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娘永远爱你。”

“正是殷夫人对哪吒这份无条件的爱,才促成了哪吒最后的转变,他知道他的身份不是最重要的,母亲对他的爱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他不需要向家人证明他是谁,他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好好活下去。”

感觉这一段,他既是在说殷夫人,也是在说自己的母亲。

哪吒妈身上有很多饺子妈的影子。

当我和公司小伙伴们,讨论这段剧情的时候。

突然,有小伙伴问我:“可姐,将来如果小张或者吉米也在家啃老三年,你能接受吗?”

这是个好问题,我要好好想想。

将来

我能接受孩子啃老么?

说到“啃老”,我想起前些天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聊天时,她们说起,最近这几年工作不好找,很多孩子在毕业后还得需要父母继续“支援”一段时间,有的还需要考研考公,一考考好几年。

这种算不算啃老?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我倒觉得这种和40多岁的人在家待着、靠父母养着的情况还不太一样。

20多岁为找工作或者学业的深造在家叫蛰伏,40多岁在家依靠父母才更像啃老。

我们的孩子,在未来20多岁的时候,非常有可能遇到就业或者职业选择的困境,所以,他们将来毕业后在家继续待几年的情况可能会很普遍。

我这也不是随口瞎说,看看这几年发生的事,也能有个大致的猜测。

首先,学历贬值,工作难找

前一段儿,我看见有新闻说,一些大学的研究生数量已经超过本科生了。

OMG,这还真挺新鲜的,以前,都是本科生多,研究生少。

现在居然开始反过来了。

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学历的确在不断贬值。

新闻里也常说,某某名校毕业的学生去当保安了,某个博士去应聘城管了。

以前,我们那代人,只要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

但是,对于我们下一代来说,这条路未必能行得通了。

另外,世界变化太快,充满各种不确定

这个春节,除了哪吒,还有一件事儿很火。

估计大家也能猜到我要说啥。

对,我想说的就是DeepSeek。

如果说,以前AI还让我们感觉有些遥远。

那DeepSeek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AI如何改变世界。

以前,我们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但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以后可能三五年就是一个大变化。

所以,未来会变成什么样,我们谁都说不准。

说这两件事儿,我是想说什么呢?

我想说,这个世界给我们这代父母和孩子都提出了新课题。

以前的老路子可能不太适合我们这代孩子了,我们需要在各种不确定中,和孩子一起摸索出一条适合他们的新路子。

至于新路子是啥,我也没有确定答案。

但我想,也许答案就藏在孩子的热爱里。

而寻找热爱,并坚持自己所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这个过程可能要经历反复的寻找、确认、沉淀、磨练.....

聪明努力如饺子,也在家熬了3年才见到光。

所以,如果孩子因为这些,在毕业后还要继续在家待一段时间,那我是能接受的。

这种情况下,

我是能接受的

前一段儿,我和大家说,小张特别迷赛车。

最大的梦想是去给赛车换轮胎。

而且,是初中毕业就想去。

对于他这个梦想,我表示很支持。

但是,我也告诉他,初中毕业有点早。他需要有基本的机械知识。

等他高中毕业后,如果依然特别想从事这个职业, 我甚至可以接受他gap一年,去体验一下换轮胎的生活。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种想法有点不靠谱。

也可能有人会说,花费百万培养出来的孩子,毕业后却还要在家里继续“啃老”,是不是太亏了?

但我觉得这个问题要看你怎么看。

我现在越来越认同,人生就是一场大型体验。

既然学历不太管用了,那么,如果能让孩子通过不断地体验、试错,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也是一个不错的路子。

我能接受他们在没上大学之前gap一段时间,去体验自己心心念念的职业。

我也能接受,他们在大学毕业后,不断摸索尝试一段时间,找到自己真正的志趣所在。

甚至是,他在体验了几年以后,如果突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新方向,想重新回去念书。

我也会支持他。

当世界发展越来越快的时候,我倒觉得,我们反而应该允许孩子慢一点。

允许他慢一点成长,慢一点发展。

花一些时间去想想自己真正喜欢什么,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在这个的过程中,如果他们需要阶段性地停下来,或者要在家继续待一段时间,我愿意做那个背后的支持者。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说,有钱给孩子托底才有底气这样说。

还真不是,你看饺子妈每月只有1000块,不也支持饺子“啃老”三年么?

我觉得这背后最重要的不是金钱,而是看孩子是不是真的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儿,父母能不能够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真正的心愿而活。

就像大帅爹敖光最后对敖丙说的那句话:”我以往对你的要求,都是以我的经验,希望为你谋得幸福。现在来看,未必全对,以后的事,听从你的内心选择‌。”

所以,不管时代怎么变。

父母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可能都是,爱他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最近,看了一句话。

“孩子不是橡皮泥,可以随意雕刻,而是自带生长程序的智能种子,父母需要当适配的土壤,而不是3D打印机”。

人生颇多未知,教育没有标准答案。

很多人说,父母努力是为了孩子成才、成功。

但是如果太过功利,过程中很难避免技术变形。

为什么那么多初中生厌学、不上学,大学生空心人、失去目标感,这也值得我们反思。

甚至我们必须得接受,有一些孩子就不是学习的料,与其逼他们,不去了解他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所长、所爱。

比起孩子的好成绩、良好的亲子关系更重要。

而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是我们大部分人家的百亿票房。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关于口腔益生菌的文章,

文章里我跟大家科普了口腔益生菌为什么对人体有这么多的有益作用。有口臭、口腔溃疡、慢性鼻yan、咽yan、中耳yan等耳鼻喉yan症,还有龋齿、牙结石、牙菌斑、黄牙、黑牙等牙齿问题的大人小孩,都可以吃。

错过文章的姐妹,可以点上面文章链接复习,我敢说只要看进去这篇文章的姐妹,一定会种草。 留言区和小助理微信上 收到了很多姐妹的催促 团购信息。

最近,我们也招募了20位姐妹亲自体验它的神奇。这几天大家陆续发来了使用反馈。

另外,关于什么时候团购的问题,我们这几天一直在和品牌方沟通,顺利的话会安排在下周,大家关注一下后续的文章和社群信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