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莉向我倾诉,表示自己近期的情绪犹如乘坐过山车一般起伏不定。
她觉得许多妈妈们都能感同身受这种心境。
小莉告诉我,就在不久前,她送即将上五年级的儿子去兴趣班。分别时,儿子像往常一样挥手道别,称呼却从“妈妈”变为了简单的“妈”。
尽管外表保持镇定,小莉内心却感到措手不及,仿佛被无形的重拳击中,触动了她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她愣在原地,望着儿子渐行渐远的身影,思绪不禁飘向龙应台在《目送》里的描述: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转弯处,并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那种感觉混杂着失落、疑惑、无措和不甘...
然而,在小莉还在伤感中徘徊未定之际,放学回家的儿子又恢复了“妈妈”的称呼。
小莉说,近期儿子在“妈妈”与“妈”之间的称呼变化让她的情绪也随之起伏波动,如同乘坐过山车般不稳定。
事实上,不只是小莉,很多妈妈都会经历孩子称呼上的这种“突变”,并可能因此陷入深深的失落和难过中,难以自拔。
她们也会暗自思考,忍不住想问:究竟为何?
那么今天,我们就共同探究这场“称呼转变”背后的故事,深入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内心世界。
01.孩子为何会突然改变称呼?
身为全职爸爸,每次听到奶豆叫我“爸爸”,我就能爆发出无穷的能量。
不管早晨醒来面对多少繁杂事务,只要听到“爸爸”二字,我就能瞬间沉浸在这温馨之中。
男性尚且如此,更何况是经历过十月怀胎的母亲呢?
就像大家常说的,“妈妈”这两个字仿佛带着一种“魔法”,能让人的心融化。
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原本亲切地称呼“妈妈”的孩子,却突然改变了叫法,转而称“妈”或“老妈”。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
①语言能力的提升
孩子在学语初期,由于语言环境和认知限制,家长多采用“叠字”方式辅助孩子学习。
首先,这种方式更易被孩子接受和掌握。
其次,类似“喝水水、吃饭饭、爸爸、妈妈”这样萌趣柔软的表达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但随着孩子成长,语言表达能力逐步成熟后,他们更倾向于采用“简洁、直接”的表述方式。
从这个层面看,对母亲称呼的变化实际上预示着孩子语言能力的成熟。
②心理上的“断奶”过程
孩子在成长早期依赖父母获取生存所需。
因此,在需求驱动下,孩子极度依赖并信任父母。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的提升及社交关系的建立,孩子的自主意识开始萌芽。
此时,他们可能会通过一些行为或言语来摆脱父母的约束,表明自己的成长。
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奶”现象。
③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孩子改变对父母称呼的高发期通常出现在小学阶段。
这一时期的变化主要由两个因素引起:
其一,孩子接受基础教育后自主意识增强,自尊心和羞耻心加强,急于摆脱幼稚的“叠字称呼”,以显示自己的成熟。
其二,升入小学后,孩子会遇到更多的伙伴,他们开始在意同伴的看法,因此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逐渐放弃过于矫情的“叠字”称呼。
当然,除了这些原因外,家庭中的一些小矛盾也可能导致孩子通过改变称呼来表达不满情绪,以引起父母的关注。
接下来的问题来了,“妈妈”、“妈”和“老妈”,这些不同的称呼背后又有何区别?
02.不同称呼的区别是什么?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任何行为变化往往伴随着心理和情感的发展。
那“妈妈”、“妈”与“老妈”的称呼转变背后意味着什么呢?
事实上,当孩子处于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他们最先学会的往往是“妈妈”这个词汇。
在这个阶段,由于强烈的生存需求,孩子对母亲的依赖和信任达到顶峰。
而一声声稚嫩的“妈妈”,实际上是孩子对母亲强烈依赖以及寻求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当孩子将称呼简化为“妈”时,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再爱我们,这只是他们渴望独立与成长的一个信号。
在这个阶段,他们会逐渐减少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寻求更多的自主空间,这也预示着母亲的角色将从“全面照顾者”转变为“引导者”和“支持者”。
有些孩子会选择称呼妈妈为“老妈”。
这样的称呼其实是一种介于亲昵与尊重之间的平衡。
一方面,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们更加渴望独立性;另一方面,在良好的养育环境下,仍保持着与父母紧密的亲情联系。
因此,为了显现自己的成长,一些孩子会用“老妈”、“老爸”作为称呼,既保持亲近感,又适度体现出尊重的距离。
可以说,能够这样称呼父母的孩子,通常成长于宽松的家庭环境,享有和谐稳定的亲子关系。
从某种角度看,称呼“老妈”、“老爸”反映了孩子对父母及家庭的深层次认可与信赖。
03.孩子改变称呼时,家长应如何应对?
作为家长,我们的愿望基本一致:希望孩子独立,同时与我们保持亲密无间。
因此,每当孩子更改对我们的称呼时,我们常常如临大敌。
但实际上,正如心理学家曾奇峰所言:抚养者越能提供高品质的亲密关系,孩子就越有能力与抚养者分离。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孩子表达了他们的成长意愿,这难道不是对我们养育方式正确性的一种肯定吗?
而且,毕竟母爱和父爱最终都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程。
既然结局无法改变,不如在孩子还喜欢粘着我们时,珍惜这些美好时光,给予他们充足的爱与安全感。
当他们开始简洁地喊“妈”和“爸”时,我们应得体地放手、欣慰地成全,并接受孩子从“叠字”到“单字”的转变。
记住,无论孩子怎么称呼我们,只要那个温暖的身份还在,只要有回应,孩子就永远是我们的孩子。
最后想问问大家,您家宝贝改变称呼时,您是怎样的心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