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多国领导人齐聚天安门,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同时见证中国军力的发展,这将是历史性一幕。
而在众多来宾当中,有一位十分特殊,此人正是斯洛伐克总理罗伯特.菲佐。
之所以说他“特殊”,是因为他是北约和欧盟成员国中,唯一一个参加九三阅兵的领导人!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在来北京前,就在社交媒体发布了一条视频,表示尊重所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的牺牲。
镜头前他直言“二战中承受最深重苦难的,主要是前苏联和中国的人民,这是历史事实,我拒绝对此视而不见,更拒绝看着这段历史被歪曲。”
这番表态让欧盟以及北约国家十分汗颜。
多年来,多数欧盟国家纪念二战时,视线几乎只停留在欧洲战场,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反复提及的重点,却极少有人提及亚洲战场的惨烈。
他们选择性忽略了,中国军民在14年抗战中,付出的3500多万伤亡代价,也淡化了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对牵制日本法西斯的关键作用。
菲佐的发言,相当于直接指出,二战是全球性战争,不能只以欧洲的视角定义历史。
而菲佐对西方阵营立场的“不配合”,早有先例。
2023年10月,菲佐领导的政党在斯洛伐克议会选举中获胜,组建新政府后的第二天,他就宣布停止向乌克兰提供任何军事援助,仅保留人道主义物资支援。
斯洛伐克的突然退出,被不少欧洲媒体解读为“对欧盟团结的破坏”。
但菲佐在政府声明中明确解释:“我们的国家利益不允许卷入这场冲突,向交战国提供武器只会延长战争,而不是带来和平。”
此后,菲佐公开反对欧盟对俄罗斯实施的经济制裁,认为“制裁伤害的是欧洲自己的企业和民众,尤其是能源依赖俄罗斯的中东欧国家”。
当欧盟内部讨论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时,他更是直言反对,警告“这会让北约与俄罗斯的对抗直接升级,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这些观点与欧盟的主流立场相悖,却在斯洛伐克国内获得不少支持。
2024年11月,菲佐开启访华行程,临行前就对媒体表示“这是我全年最重要的访问”。
访华期间,他参观了中国的电动汽车工厂和科技企业,在与中方官员会谈时,明确表示“中国是全球事务的决定性参与者,任何国际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中国的参与”。
这番表态并非客套话,当时欧盟正计划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以保护本土车企,菲佐回国后立即公开反对这一计划。
甚至顶住欧盟内部的压力,推动斯洛伐克最大车企与中国品牌建立合资工厂,生产新能源汽车。
在他看来,贸易保护主义只会让欧洲车企失去竞争力,合作才是正确选择。
2025年4月,菲佐又一次做出“出格”举动,无视欧盟的隐晦警告,亲自前往莫斯科出席俄罗斯胜利日阅兵。
当欧洲记者追问他为何“不顾联盟立场”时,他直接回应:“没人能命令我该去哪、不该去哪。”
菲佐之所以敢多次与欧盟、北约“唱反调”,背后既有历史情感的因素,也有现实利益的考量。
斯洛伐克是1949年10月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两国在冷战时期就保持着贸易往来,这种传统友谊为双边关系奠定了基础。
如今,中国是斯洛伐克第三大贸易伙伴,斯洛伐克出口的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有相当一部分流向中国市场。
而中国企业在斯洛伐克投资建设的物流中心、汽车工厂,为当地创造了上万个就业岗位。
对菲佐而言,重视对华关系不是“选边站”,而是基于国家利益的务实选择。
他此次决定出席中国九三阅兵,既是对二战历史真相的尊重,也是对中斯传统友谊的延续。
更重要的是,作为北约和欧盟成员国,他的出席打破了“西方阵营集体不参与”的潜在默契,成为北约国家中唯一参加此次阅兵的领导人。
这种独立的外交姿态,恰恰体现了小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生存智慧,菲佐用行动证明,国家之间的交往不应被联盟立场绑架,更不应忽视历史事实。
菲佐还曾说过“欧洲的许多人就像是井底之蛙”。
在很多大国试图用“阵营对抗”定义国际关系的当下,斯洛伐克的选择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基于自身利益、尊重历史真相、坚持务实合作,才是国家发展的长久之道。
而菲佐临行前的那番话,更像是对欧洲国家的提醒:正视完整的二战历史,才是对牺牲者真正的尊重,也是避免历史重演的前提。
参考文献
观察者网——2025-09-02《斯洛伐克总理遗憾:其他欧盟国家没派代表赴华,不理解》
观察者网——2025-09-02《斯洛伐克总理:欧盟不少人就像井底之蛙》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