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多,消费金融ABS再扩容。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近日核准中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信消费金融”)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ABS)资格。这是自2022年4月以,再次有消费金融机构获得开展ABS的资格。
发行主体扩容的同时,消费金融ABS发行规模也大增。依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银行/互联网消费贷款ABS发行规模增长了85%。资产证券化分析网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5家消费金融机构共计发行了7期ABS,合计发行规模达106.76亿元。
“消费金融机构通过发行ABS,可以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对短期资金的依赖,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稳定性。”受访专家指出,更多消费金融机构获得发行ABS资格并成功发行ABS,标志着消费金融行业逐步走向成熟化和规范化。
消金机构发行ABS重新开闸
消费金融机构基于实际经营需求和监管要求,一直在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目前主要融资方式有股东存款、同业拆借、银团贷款、自有股本金以及发行金融债和ABS。所谓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ABS),是指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
记者梳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披露的信息获悉,中信消费金融此次获批,是时隔两年多之后,首次有消费金融机构获得开展ABS的资格。上一家被监管核准开展ABS资格的消费金融机构是北银消费金融,时间是2022年4月份。
记者注意到,2023年没有消费金融机构取得开展ABS的资格,而2022年则有多家机构获批,除北银消费金融外,还有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截至目前,已有19家消费金融机构取得发行ABS的资格,其中有13家成功发行了ABS。
按照监管要求,中信消费金融应严格遵守《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履行相应信息登记程序,加强风险管理,持续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同时,还应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业务开办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和风险问题。
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记者表示,ABS已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重要融资渠道之一,这一方式能够很好地增强资本金实力,让消费金融公司能有效扩大消费贷款资金的投放规模,进一步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机构获得发行ABS资格,反映了监管机构对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支持和认可,也体现了消费金融机构在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实力和稳健性。这些获得发行ABS资格的消费金融机构将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稳定性。
消费金融ABS发行规模大增
今年以来,多个监管文件中均提到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如已正式实施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提出要适当拓宽融资渠道,将“资产证券化业务”纳入专项业务。《银团贷款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为商业银行在银团贷款领域的创新与合作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指引与制度保障。随着监管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以及消费市场复苏,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明显提速。
5月23日,海尔消费金融成功发行总规模为16.5亿元的资产支持证券(ABS)。其中,优先A档发行规模为11.75亿元,占比71.21%,票面利率为2.28%;优先B档发行规模为1.1亿元,占比6.67%,票面利率为2.50%。海尔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发行所得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海尔消费金融的主营业务发展,包括扩大消费信贷业务规模、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以及推动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稍早前的3月,中原消费金融成功发行2024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鼎柚2024-1”,发行总规模为16.89亿元,其中优先A级12.57亿元,占比74.44%,票面利率为2.5%;优先B级0.95亿元,占比5.63%,票面利率为2.7%;次级3.37亿元,占比19.94%。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银行/互联网消费贷款ABS发行规模增长了85%。资产证券化分析网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中原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南银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共计发行了7期ABS,合计发行规模达106.76亿元。
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对记者分析指出,年内消费金融ABS发行规模增长,主要是因为在当前促消费的大环境下,监管积极鼓励消费金融公司加大对消费的支持力度,居民消费稳步提升,消费金融行业也在向好。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放款需求,业绩回暖的消金机构通过发行ABS来融入低成本、长期限的资金,积极抢占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
王鹏预计,后续还将有更多消费金融机构获批发行ABS资格,并陆续发行相关产品。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和监管政策的支持引导,消费金融行业ABS发行市场将保持活跃态势。这将有助于推动消费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同时,各机构也将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规范性和风险管理能力,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需求。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