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交了还好意思向人家托孤?都是后人拨弄是非的噱头而已。

嵇康临行前对年仅10岁的儿子说:“有山巨源(山涛)在,你不会成为孤儿。”山涛也不负所托,将嵇喜养大成人,并向晋武帝推荐他入朝做了官。

一边给人家写绝交信,一边又腆着脸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人家,嵇康真的这么厚脸皮吗?

嵇康、山涛,与阮籍、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一起,并称“竹林七贤”。后人将“竹林七贤”说成是一群崇尚自由、不睦仕途的“贤人”,这实在是一个大误解,事实上,这七人中除了嵇康,剩下的都是“官迷”。

比如山涛,官做得很大,位列三公。再比如阮籍,被刘伶讥讽为了酒钱不惜求官做。再比如王戎,因为拍马屁失言,竟然吓得装病跌进厕所才逃避被杀的下场。再比如刘伶,这伙计不是不想做官,而是能力太差被淘汰了。

那么,“竹林七贤”究竟是怎样一群人呢?简单说,他们是一群文学才华出众,好“玄谈之学”,喜欢喝大酒、吹牛逼、嗑药面的社会大喷子。

这群人有才华,但大多没能力,想做官却难如愿,自诩怀才不遇,于是愤世嫉俗,并借由出色的文采包装,以及离经叛道的言行独树一帜,竟然成了“魏晋风流”。

他们的经历,放在任何一个时期肯定都会被视为异类,但魏晋是一个豪族与寒族严重对立的时期,在与豪族政权的对抗、合作中,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寒门所展现出来的“高志”成了精神向导,并引领了舆论的风潮。

客观讲,“竹林七贤”的文学价值不可估量,但如果非要将他们比作高洁之士、被压抑的社会精英,其实错看了他们。

比如嵇康,他确实多次拒绝出仕,还因为山涛对他的举荐,而愤怒地给对方写了一封绝交信,这封信就是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在信中,嵇康列举了自己的“七不堪,二不可”:喜欢睡懒觉、喜欢浪荡、喜欢捉虱子、不喜欢写信、不喜欢吊丧、不喜欢俗人、不喜欢政务,这七件事跟做官冲突。另外我还喜欢骂周公、孔子,喜欢放大炮,不堪官场。

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危坐一时,痹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已为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然自责,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烦其虑,七不堪也。

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

你拒绝做官可以理解,非要因此跟至交好友绝交,这未免就显得太矫情了吧?

矫情?那叫“高洁”,中国人的脊梁。上古时期,舜帝要将帝位传给许由,许由赶紧跑到河边洗耳朵:你这话脏了我的耳朵。商汤灭夏后,想要拥立务光,务光愤愤然:你羞辱了我。于是他身绑巨石,投芦水自杀了。

相较于许由、务光,嵇康没剁了山涛就算够意思了,绝交算什么?

其实胡扯,嵇康之所以不肯做官,理由只有一个,他不想做司马家的官,因为他是曹家的女婿。

嵇康年轻时曾经做过官,他官拜郎中,后转任中散大夫,品级还不低,正五品。其父兄在曹魏都是中高级别的官员,他也因此跟曹家攀亲,娶了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

后人总说,嵇康打铁是生活所迫,为了补贴家用。太小看嵇老爷了,人家是“亭翁”,吃的是免费饭票,你同情他,他还笑话你呢。

司马篡魏会是什么结果?还用说吗,连曹家人都风雨飘摇了,嵇康的优待肯定会被一笔勾销。

“竹林七贤”中的其他人就没嵇康的这个身份烦恼,比如山涛,他的父亲与司马懿的老婆张春华是表兄妹。

山涛跟嵇康正好相反,他在曹魏时期郁郁不得志,直到“高平陵之变”,司马家掌握了大权后,司马师大笔一挥,山涛才扶摇直上。

嵇康跟山涛这对好友,一个根在曹魏,一个根在司马晋,这就是二者立场差异的原因。

嵇康真的因为山涛的举荐而翻脸,与好友绝交了吗?我的答案是胡扯。

首先,这封所谓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就是后人的噱头,嵇康在信中虽然用词有尖刻的地方,但根本就没有“绝交”的字眼,通篇他只表述了自己的立场、志趣,没有丝毫对山涛的责难。

很显然,后人给嵇康的这封信添加了《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标题,就是故意用山涛来抬高嵇康的所谓“高洁”。

其次,山涛根本就没有推荐嵇康,嵇康写这封信有给自己贴金的嫌疑。

嵇康在信的开头说了这样一句话:“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翻译过来就是:我前年从河东回来,显宗和阿都告诉我,您曾经准备举荐我顶替你的职务。这事儿虽然没下文,但可见你还是不太了解我。

这段话暴露了几个隐秘:其一,所谓山涛要举荐嵇康这件事,仅仅是他人口中的传闻;其二,传闻中的事并没有发生,而且已经过了两年了;其三,我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真正了解我。

看明白了吧,人家山涛仅仅有过推荐嵇康的想法,根本没有实施,而且都过去了两年。这种事,嵇康倒腾出来跟朋友扯会儿皮也不算啥,但因此而翻脸那就太小题大作了。

事实上,嵇康通篇就在谈自己的志向、生活方式,也谈到了对许由、张良、季札的仰慕,以及对老庄的向往,却没丝毫对老友的指责,更没有所谓的“绝交”。

山涛比嵇康大了19岁,按年龄是嵇康的父辈,是一对忘年交。哪怕是出于尊敬,嵇康也不可能用上“绝交”的字眼。

山涛的性情跟嵇康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截然不同的风格。嵇康放任自流,山涛持重沉稳,嵇康偏狭尖刻,山涛恢宏大度,嵇康愤世嫉俗,山涛和融共济。

像嵇康这种性格的人,其实有点让人厌恶,而山涛的性情则“更讨喜”,更值得信赖。

嵇康因为与司马政权的不合作态度,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嵇康有两位好友叫吕安、吕巽,这哥俩是亲兄弟。吕巽却做出了禽兽不如的事,迷奸了吕安的老婆,吕安因此愤然要愤然告官。

这事儿本来跟嵇康毫无瓜葛,但他却“仗义出手”劝吕安说:这种事不光彩,为了家门清白,你就忍了吧。

吕安倒是听劝了,但吕安的老婆却含恨自杀。嵇康的一个建议要了一个女人的命,你说嵇康欠不欠揍?你的愤世嫉俗哪里去了?说来说去嵇康也是个俗人而已,伪道德君子而已。

吕巽害怕了,他担心吕安会报复,于是恶人先告状,说吕安不孝,导致吕安入狱。

嵇康行吃了苍蝇,我替你吕巽解围,你却让我变成助纣为虐的小人!于是嵇康愤怒了,他开始为吕安出头作证。

司马昭正想收拾嵇康,嵇康就自投罗网,于是司马昭借口嵇康为吕安“辩诬”,将他与吕安双双处死了。

临死前,嵇康最放心不下的就是10岁的儿子,他在狱中将自己的好友们盘算了一个遍,觉得唯有山涛最可信赖,连哥哥嵇喜都不行,于是他将儿子嵇绍托付给了山涛。

您可见,所谓“绝交”就是后人的无病呻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