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粉丝经常在朋友圈和社交账号晒出各种各样考下来的各种证件,我留言说你这么多年时间都在考证吗?他说:“是啊,我为了考证花了大把时间,而且很久没有好好读书了。”

我觉得他陷入的不仅仅是考证误区,还有深层次的思维误区。

表面看,考证忽视了内在提升,其实是忽视了沉淀下来认真读书提升内在思维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这种状况,潜意识里面觉得有了高级的证件和身份,就等同于自己也具备了相应的内在能力,公司不用自己,纯粹就是浪费人才!

为啥考证?为了更好的职业待遇。这是人之常情,但考证只是方式,而最终决定的因素是内在的能力和思维。

1、从事行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在职业转换中要分清楚两类现象,一类是你的工作的行业,第二类是你工作的环境,包括公司人际关系。

有一位大学的语言学教授,多年来一直就有辞掉教授岗位、离开大学的想法了。但是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在与学校的合同到期的前5年,她就匆忙搬离大学教职工小区到外地了。

心理学认为,早在我们开始寻找替代职业之前,我们就会开始在社交和心理上和旧职业脱节。在新旧职业之间,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转变已经开始潜移默化地发生了。这位教授搬家,实际上反映出内心早已厌倦了教授工作环境的规范、态度和期望,并开始与学术界以外的人建立关系。

工作中,这位教授和同事间发展成不信任的恶性循环,最终使得每次和他们交流都会加深自己心理上的疏远,甚至关系的决裂。

所以,转换职业赛道之前,你一定要问清楚自己三个问题:你到底是不喜欢原来的行业,还是不喜欢原来的工作环境?还是第三种情况,两者都不喜欢?

人最满意的职业状况就是从事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行业,同时周围的工作环境,公司的氛围也是非常喜欢的。

有的人不断转换赛道,不断地寻找新的机会,往往要么是在不断的测试,尝试自己到底喜欢哪些行业,擅长哪些行业。这是第一阶段,也是最基础的。行业确定好了以后,选定了自己真心喜欢的行业后,再以此为敲门砖去尝试不同的公司,选择不同的工作环境。

2、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职业转行第一步,最重要的是选定自己真心喜欢的行业。很多人之所以不断跳槽,转换赛道,似乎是在选择不同的工作环境这些外在因素。其实这些往往是容易的。而最难的是什么呢?是选定自己真心喜欢的行业,因为这是跟着你一辈子,这是你吃饭的本领,是你入职的敲门砖。

其实往往是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行业并没有确定下来。

“利用”,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词,在老子《德道经》就有句话:“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举个例子。同样的两个人,外在的条件都差不多,文凭、工作年限、工作经历、工作经验等等都相差无几。往往最后谁来拍板决定录用哪一个?往往是公司的一把手,甚至老板亲自进行面试。因为仅仅从外在这些看得见的条件、这些可以衡量的条件。已经难以判断人的内在素质以及是否具有创造能力了。老板通过亲自面试沟通才能看出,这两个人谁真正具有创造力、创造思维、创新性的素质以及性格没看出谁更适合自己的公司。

外在这些条件就是我们有的东西,而内在的素质、创造性,则是无的东西,是看不见的东西。内在的素质、素养是决定这个人是否真正在职业上取得成绩的关键。而内在的思想意识、思维活动这些,决定了人的外在的行为方式,工作方式,职业发展。

3、无之以为用,内心专业定位引领外部活动

要想真正在职业转换中获利,关键是要了解自己的功用是什么?目的性是什么?作用是什么?能给别人产生多大的价值?这些是决定自己能获得多少利益的前提条件。

想明白这些,才是不局限于“利”而超越于“利”,掌握了“用”,以“用”驱动“利”,这是真正的利用的意思。

而现实是,很多人只是片面看中了“有之以为利”,时间精力投入到表象利益,想当然认为别人也是只看表面,以为证书这些表相就得能同于能力,而没透过表象去思考“无之以为用”。

比如一块儿陶瓷,如果你的目标是用来做一个碗,那这块陶瓷它的价值就体现在碗上,体现的也是碗的价格。如果这块陶瓷用于做手机后盖,那么它的价值又是附加体现在手机上。如果这块陶瓷用在更高级的航天科技当中,那么它的价值又可能提升了几十倍。同样一块看得见摸得着的陶瓷,因为我们的设计定位的目的不一样,用途不一样,所以陶瓷的体现出来的价值价格也就不一样。

职业规划的要素,最核心的是首先要清楚自己要从事哪些行业?自己真心喜欢或者擅长哪些行业行业定位,这也是职业定位的关键。这是“无之以为用”的“用”。然后再去考证学历提升来用这些外在的“有之以为利”来辅助实现内在自己的职业愿景。

4、有之以为利,外部成功促进内心信念

当我们第一步行业定位确定好了以后,第二步再进行环境这些有之以为利的定位判断。就会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容易陷入舍本逐末的焦虑。因为你内心有职业定位、职业目标,剩下的外部考哪些证书,选择怎样的工作环境,就都不是问题了。

例如,我们在大学学的专业,实际上就是选择我们的行业,也是职业定位。有的人在大学兼职,就是在试错,看看自己的专业是否在工作中真心喜欢,能否带来预期收益。

一个人的专业确定得越早,越比别人深耕越久,深挖钻研的深度也越厉害,沉淀的知识也就越厚重。

一个人在社会上的行业就是自己的功用,行业确定了。这就是你的饭碗,也是你的标签。好处是,你在这个行业里边,在这个圈子里边,专业用得越久,行业里各种各样的公司大家越是认可,就会给你贴上这个标签。这样你就能成为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了。这种外部氛围,可以验证增强你内心的定位信心和动力。

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个趋势,专家型、学者型、专业型的人才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

5、担心怀才不遇,因为没有真正怀才

有人认为现在很多制造业难以培养大国工匠,或者很多私营企业不重视员工的长期的培养,你不要看重这点,这只是暂时现象。这其实只是表象。

老子《德道经》说:“天下皆知美为美,恶亦;皆知善。訾不善亦。”物以稀为贵,当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业领域是核心要素、不断转换行业,转换赛道,同时又转换公司的时候。如果你已经早早确定了行业,确定了专业,而且一直在深耕,随着时间推移,你的行业优势,你的竞争力是不是会更强呢?

一旦选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行业,要耐得住前些年的寂寞,收入低。如果真心坚持把它做好,甚至达到顶级水平,你就可以和同频的人共同学习,可以用你的行业链接各种的圈子。诸葛亮如果没有耐得住寂寞潜心修炼提升自己的能力,刘备这位大老板能屈尊去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吗?

我们看到,这几年风风火火进行知识付费的人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出现,但他们前期多年默默无闻的付出,人们看到了吗?

很多人焦虑,想像他们一样赚快钱,想快速崛起致富,而恰恰忽视了前期的自我定位,忽视了前期的无之以为用的沉淀,要知道,没有无之以为用积累沉淀,有之以为利的利益是很难得到的。

居无用有,以内驭外。善于谋定而动的人,明确了自己的内心职业定位、职业目标,尽量链接同频的人士共同学习提升,扩大自己的圈子和认知范围。从最初的潜龙勿用,随着自己专业知识的深化,逐步达到飞龙在天的境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