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改进表面处理,实现了对纹理化钙钛矿/硅堆叠式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增强。

借助一种特制的有机分子涂层,有望催生出新一代太阳能板。据《Angewandte Chemie》杂志上的研究团队指出,这种涂层不仅提高了由硅材料与钙钛矿制成的单片串联电池的效率,还因为其基于工业标准的微结构标准硅片生产而降低成本。

在太阳能转换过程中,光照射使半导体释放电子,留下带有正电的“空穴”。这两种载流子的分离,可被收集作为电流。为了更全面地利用太阳光谱,提高转换效率,串联电池的开发成为了关键。

串联电池结合了两种不同的半导体,以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其中主要的配合是硅(主要吸收红光和近红外光)与钙钛矿(高效利用可见光)。在单片串联电池中,通过在支架上涂布两种类型的半导体来实现这一结构,通常是使用区域熔化技术生产的硅片,具有抛光或纳米结构的表面。但这些方法成本高昂。

相较之下,采用Czochralski(直拉单晶法)工艺制造的、表面具备微米级锥体结构的硅片则显著降低了成本。这种微纹理结构因反射较少光线而提升了捕光效能。然而,在这些晶圆上沉积钙钛矿层时,会在晶体结构中产生缺陷,影响电子性能。这些缺陷阻碍了电子的有效转移,导致电子-空穴复合过程更多地通过非辐射途径发生,进而降低了钙钛矿层的效能与稳定性。

表面钝化技术的进展

在南昌大学姚凯教授的带领下,联合苏州麦克斯韦科技、中石油管材研究所(陕西)、香港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及复旦大学(上海)的中国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先进的表面钝化策略,有效缓解了钙钛矿层表面缺陷问题。通过动态喷涂技术制备了一种含有三氟甲基噻吩乙基铵化合物(CF3-TEA),即便在微纹理表面上也能形成高度均匀的涂层。

CF3-TEA涂层因其较高的极性和结合能,极大地减轻了表面缺陷的影响。这种处理抑制了非辐射复合并调整了电子能级,使得界面上的电子更容易转移到太阳能电池的电子捕获层。经CF3-TEA表面处理后,基于直拉硅片制作的常规纹理晶片上的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效率接近31%,同时保持了长期稳定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