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不过,回顾公司业绩,从创立以来便呈现连年亏损的状态,而从客户、司机、平台和融资情况等多个方面综合来看,公司实现盈利仍然道阻且长。虽然深耕大湾区,但如褀出行却似乎深受“老二之苦”!未来如何盈利,也是个挑战!

老二之苦,数字尽显

据悉,如祺平台是大湾区第二大出行服务平台,根据招股书,大湾区出行服务的交易额占其全部交易额的93.9%,这也侧面说明公司的收入极度依赖大湾区的客源。
如祺出行虽然是大湾区第二大出行服务平台,但其市场份额仅占大湾区市场份额的5.6%,排名第一的滴滴市场份额则达到了56.5%,占据半壁江山。
对此,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对IPO日报指出,由于网约车平台具有强大的网络效应,即使用的人数越多,会吸引更多的人进入使用,最终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
具体来说,用户使用滴滴会更快地打到车,而司机在滴滴的体系内单子很多,所以会有更多的用户、司机涌入这个平台,接下来用户会带来更多用户,司机会带来更多司机,进而形成正向循环。
在这种情况下,如祺出行在客户数量上就更加难以与之抗衡,根据招股书中披露的数据,2021年-2023年(下称“报告期”)平台月平均用户活跃数为103.1万人、120.4万人、104.7万人,增长非常有限甚至出现下滑趋势。
面对这种情况,公司主要靠提升运力算法,更精确为顾客匹配符合需求的司机来促进客单的成交,该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效果,反映在数据上,公司订单量从2021年的4690万单/年上升至2023年的9770万单/年。
但在订单数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平台的用户留存度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根据招股书,报告期内,平台的用户留存度分别为31.7%、31%以及27.8%。
并且IPO日报注意到,每笔订单的平均交易额并没有显著提高,报告期内,每笔订单的平均交易额为28.7元、27元和28元,甚至存在轻微下跌。
究其根源,在于网约车乘客的用户心理,也就是用户在选择出行平台时往往选择更便捷的平台以及更优惠的单价,不愿意为平台支付溢价,导致公司无法在单笔订单上有足够的提价权。
这样看来,公司目前营收的增加主要靠提高运营效率来提高订单匹配成功率,在未来获客难度越来越高,订单单价难以提高的情况下,纯靠挖掘单个用户潜力的增长方式恐难以为继。
司机之困,成本之忧

网约车领域,运力通常是稀缺资源,网约车司机可以在多个平台注册,也可以在多个平台接单。
公司显然也意识到了司机的重要性,于是在2022年4月进军汽车服务业,建立如祺车服,旨在为司机提供一站式标准化汽车服务,以提高司机的忠诚度,并且不阻止司机在其他网约车平台注册以及接单,来鼓励司机留在平台。
从数据来看,该举措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招股书显示,公司网约车服务的月平均活跃司机数量从2021年的1.19万上升至2023年的3.68万。
但这背后依旧存在较大的风险,司机能否留在平台的关键,一是在于订单数能否有保障,二是在于每笔订单能否赚到更多钱?
正如前文所述,在获客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单靠挖掘单个用户订单数的方式难以为继,一旦订单数增长受限,司机不再能容易接到订单,司机能否留在平台便存在疑问。
同时,相关从业人士对IPO日报表示,对于平台而言,司机获利与自身平台获利往往是零和游戏,给司机分成多了,自己平台的留存收益就减少了,毕竟客单价的定价权不在自己,这几年司机活跃度的上升,一定程度上是公司将自己的留存收益给到了司机。
根据招股书中披露的数据,虽然司机服务费的占比由2021年的93.5%下降至77.6%至17.9亿元,但与之对应的是,汽车服务站的占比提升至了13.3%至3.06亿元,且服务站成本的占比仅仅一年就增长了173.2%,增长迅速。
而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公司虽然营收连年增长,与之对应的亏损却没有减少,报告期内,公司的年内亏损为6.84亿元、6.26亿元和6.92亿元。这样烧钱的留住司机方式能否持续,还有待观察。
押注Robotaxi,负债一路上涨

公司无疑也意识到了目前网约车平台竞争的激烈,急迫希望寻找下一个增长极,助其跳脱目前的增长困境,而这个新的目标,应该便是招股书中提到的,将自身定位成一个开放式Robotaxi平台,研发自动驾驶技术。
2020年,如祺出行与轻舟智航合作,一同开发自动驾驶技术;2022年,又与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达成战略合作,推动Robotaxi商业化运营,并在当年10月,在广州发布Robotaxi服务,开始接受Robotaxi乘车计费订单。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Robotaxi的核心是提供移动出行服务,未来除了自动驾驶硬件成本进一步下降之外,要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去掉安全员是重要一步,但目前受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正式商业化运营启动后,车辆驾驶座仍需配备安全员。
据测算,一辆测试车的改装成本在100万元以上,加上运维成本和安全员等人力成本,这一数字只会更高;同时自动驾驶技术和算法的训练需要依靠大量测试车采集数据,进一步增加了研发成本。
体现在具体数据上,对比公司网约车业务在2023年营收18.1亿元,Robotaxi服务收入仅为不到200万元,占比小是一方面,对营收的贡献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未来能否靠此盈利,目前看难度仍然很大。
根据招股书,报告期内,公司的总资产分别是1.88亿元、7.68亿元、9.17亿元,然而,公司的负债却一路上涨,分别为3.4亿元、15.17亿元、23.5亿元,资产负债率一路爬高,甚至资不抵债,这也是公司目前急迫寻求上市融资的原因。
但同时,由于网约车平台汇聚了海量个人隐私数据,往往是监管部门重点检测的行业,这几年,滴滴出行、嘀嗒出行等其他网约车平台都相继提交了招股书,不过直到今日,无一家网约车平台成功上市融资,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监管对于其数据安全和客户投诉问题的谨慎态度。
而一旦缺乏足够的资金融入,烧钱的商业模式能否为继?如何实现扭亏为盈?目前来看,如褀出行的前景依然存疑。END

记者 李昕

版式 佘诗婕

1

2

3

4

IPO日报

IPO日报是《国际金融报》旗下新媒体,对平台刊载内容享有著作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按下“分享”,给我一点动力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