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有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器皿装满了,就会溢出水来;生活若不持之有度,就会迎来灾祸。
但许多人的一生,都在拼命追赶着时间,紧绷着一秒不愿放松。
然操太多的心,会让自己受累;管太多的事,会使自己疲惫。
所以当你老了经历多了就会明白,遇事不硬抗,不逞强,才是余生最好,最清醒的活法。1力不能及时,别再逞强
俗话说得好:“力微休负重。”力量微小的时候,就莫要承担重任。
倘若强行压在自己的肩头,反倒是误人误己。
人到老了,精力有限,能力也有限,只有不逞无力之能,行事懂拒绝,有分寸,方能活得舒心惬意。
在刘震云的一本小说中,小林是从农村来到北京工作的。
老家的人以为小林混得不错,就常有事没事找小林帮忙。
要么让小林帮忙搞物质、买化肥、买汽车,
要么是帮忙联系一个好医生,或者帮忙打官司……
小林每次都会硬着头皮答应。
可现实是,小林过的也是最贫苦的生活,会为了省几毛钱起大早去街边排队买豆腐;
也会为省水费而轻轻拧开水龙头偷水……
所以一次次碍于情面的承诺,渐渐让小林的生活过得一地鸡毛。
作家李筱懿曾说:“我们常做的应是举手之劳,而不是踮起脚尖的托举。”
的确,行走于世,话不宜说满,事不能管宽。
能力范围之内的忙,能帮就帮;超出范围的忙,就别再逞强。
正如老子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最大的聪明,不是了解别人,而是认识自己。
有时候,能力再好,也照顾不到方方面面;本领再大,也要接受现实的改变。
人老了,只有清楚自己的“斤两”,量力而行,才能让自己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越走越顺。
2
心有所累时,莫再硬扛
古时候有一种虫,它不管碰到什么,都喜欢背在自己背上。
即便身上再也没有地方,自己也没有力量,也要死撑着不肯放下。
最终它们的结局也往往是力竭而亡。
许多时候,我们就如这小虫一般,无论是悲是喜,是苦是乐,都要将其放在身上。
可许多时候,我们这样忍着,硬撑着,透支身体,往往会失去身上最重要的东西。
古人就曾言:“身上无病,心上无事,春鸟便是笙歌。”
有时候,生活不需要拼命地硬撑,而是需要毫无负累地放下。
曾看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儿子与父亲一起出门钓鱼,行至河边,儿子问父亲:“鱼塘的鱼不是更大吗。”
父亲说道:“我们不需要大鱼,这里的鱼刚好。”
又有一次,村里一个富裕的家庭为自己的孩子举办升学宴。
儿子吃完回来和父亲说道:“爸,你没去太可惜了,今天那里有鲍鱼。”
父亲却笑道:“怎么会可惜,我都没见过。”
有道是:“有心者有所累,微信这无所谓。”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谁是容易的。
可嘴里咬紧着牙关,眼里的泪却在投降。
所以人老了,困了倦了,不妨停下歇歇脚;累了痛了,索性坐下放放松。
人生苦短,可以为生活而劳心劳力,但有些使人心力交瘁的事情,没必要硬扛。
偶尔给身体减减压,为心灵松松绑,做一个善于忙中有闲,闲中有趣的人,为自己的余生增添美好时光。
3
事不从心时,不再勉强
早些年,曾有一位痴迷于文学的青年向汪曾祺请教如何写作。
汪曾祺对此,也毫无保留的悉心指导。
后来一来二去中,为了能更好的学习,这位年轻人便向汪曾祺请求与他同住。
当时汪曾祺住一个地下室中,空间很小,面对年轻人的请求,虽心有不愿,但仍同意了下来。
可谁知,住下来后的年轻人总会不时的去敲汪曾祺的门,让他为自己点评文章。
汪曾祺只能耐着性子,花费时间指教,可一次次的上门,使汪曾祺不仅不能好好休息,也不能安心写作,最终在不胜其烦下,将年轻人请了出去。
曾有人说:“不要勉强自己,不合适的人不要去委屈相处,讨厌的事不要牵强接受。
深以为然,前半生,碍于情面,迫于生活,我们带上面具,藏起心神,说服自己做了许多不情愿的事。
然而一味地忍让与接受,我们惯纵了他人,也委屈了自己。
如今站在人生后半场的渡口上,就莫要再因了别人为难自己。
有句话说的好:“人情世故的事,既然无法周全所有人,就只能周全自己了。”
我们这一生,最应该成全的人,永远是我们自己。
所以人老了,那些不情愿的事,莫要勉强自己去做。
那些不合适的人,不必一直勉强靠近。
人世间,无论亲情、友情、爱情,任何关系,其实都是两颗心之间的相互靠近,相互温暖。
往后余生,做最真实的自己,喜的接近,恶的远离,才算不辜负生命,才是真正的善待自己。
4
人生下半场,学会给自己松绑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如赛场,上半场比学历、比工作、比成功、在比上升;
而下半场却比血压、比血脂、比血糖,在比下降……”
人生上半场,我们有时间、也有精力去一路紧赶慢赶,马不停蹄。
可人生的下半场,我们时间有限,精力下降,如若不知放下,只会使自己疲于奔命。
人生这一场比赛,终究不只是百米冲刺,更还是马拉松式的长跑。
正如梁实秋所说:“中年的妙趣,是在于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人活一世,有人在有所求中一路奔波;也有人在粗茶淡饭中过生活。
而往往要的太多,做的太多,未必能得到应有的期许。
直到有天你累了,反而醒悟:有时候,适时放下,取舍有道未必不是一种崭新的生活。
所以老了以后,为自己松绑,也和年迈的自己和解。
从而在不慌不忙,不急不徐中,去品味一杯茶里的清闲,也体悟一本好书中的智慧,进而与更好的自己相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