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刑罚是人类社会进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斩立决则代表了最严厉的刑罚之一。
在古代,被判决斩首的罪犯往往是犯下最为严重罪行的人,如谋反、杀人、叛国等。
![](http://p0.img.360kuai.com/t01c04dfda9439f3d55.png?size=760x642)
相信爱看古装剧的朋友或许对这件事情并不陌生,影视剧中常常演绎的是犯人被宣判斩立决后马上就会被拉出去砍脑袋。
但在历史上斩立决真的是这么草率的事情吗?
一、斩立决
我国自隋唐以来死刑就被分为斩刑和绞刑两种,到了明清时期根据审判程序的不同。
![](http://p0.img.360kuai.com/t013ed4f7b89142bf4b.png?size=748x620)
死刑又被分为了斩立决和斩监后两种,如果你是一个犯了谋反,大逆等罪行的犯人,你很大可能就会被判处斩立决。
但斩立决的意思,并不是当场把你押往刑场行刑,而是要等上司的批复下达后才能行刑。
尽管斩立决的程序比斩监后简单不少,但宣判到行刑之间仍然需要一段时间。
像包拯那样当堂就把人给砍了那完全是影视效果,在明清两代基本不存在。
![](http://p0.img.360kuai.com/t01098584e8a0f70f72.png?size=702x610)
但如果你是一个犯了轻微杀人罪的人犯,那么恭喜你,你很大可能会被判成斩监后。
所谓的斩监后通俗来讲就是缓期执行,这种犯人一般要在4年的秋审中复核。
如果案情属实且并无其他隐情,待皇帝勾绝之后,这些犯人就会在秋天的某个日子里被执行死刑。
但如果犯人运气够好,在复合过程中被人觉察到了冤情或者是皇帝决定大赦天下,那么犯人尚且能够求得一线生机。
![](http://p0.img.360kuai.com/t011553384b7e00308a.png?size=802x671)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司法制度,一直都有着慎行的观念。
尤其对于死刑更为谨慎,死刑的执行要经过层层复核,无论是斩立决还是斩监后,一经宣判即刻押赴刑场的情况基本不存在。
不过这里有一个有趣的地方或许很多朋友已经注意到了,被判斩监后的犯人,总是在秋天被问斩。
也就是我们常常在影视剧中听到的秋后问斩,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在古人的观念中常以春夏行以秋冬藏,也就是说古代刑罚等事一般都要等到秋冬季节来执行。
![](http://p0.img.360kuai.com/t01ad5e0266e1c9bf2f.png?size=710x690)
这是因为秋天之后万物凋零,肃杀之气充斥于天地之间。
于此时行刑是顺应自然天时,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见,犯人一般都要在秋季时分行刑。
行刑当天的时间也比较有讲究,常常听见的是午时三刻行刑,午时三刻换算成现在的时间就是中午11点多。
此时太阳即将到达一天的最高点,阳气鼎盛,于此时行刑可以冲淡犯人死后产生的阴气使犯人无法化为鬼魂作祟。
那我们以上所说的都还在中国古代国家的司法制度以内,但中国古代是一个人治社会,皇权高于一切,皇权对于司法制度的侵害也屡见不鲜。
![](http://p0.img.360kuai.com/t017b5549a26288024e.png?size=679x659)
如明朝时候著名的锦衣卫和东厂西厂,他们就是皇权达到巅峰的程度
独立于司法制度以外他们设有专门的诏狱。
一旦有人被关进诏狱那么这些人的生死,就不取决于司法审判,而取决于皇帝的意志。
因此在诏狱之内若有人被判了死刑,如果皇帝很想让这个人消失,那这个人当天晚上无故死亡的概率就相当大。
如明初著名的才子谢晋就是被锦衣卫秘密处死的,这种情况或许才算是真正字面意义上的斩立诀吧。
![](http://p0.img.360kuai.com/t014a36eb5de42f0a65.png?size=814x606)
二、斩立决后的尸首
虽然被判了斩立决的人几乎都是犯了重罪,但这些人被斩后的尸首也不会放在那里任其腐烂。
大多数情况都是由官府进行处理,那官府是如何处理的呢?
古人忌讳死无全尸,一般的罪犯被斩首时家属就会守在刑场,等待行刑后将尸首带回家安葬。
但尸首也不是他们想带走就能带走的还得给刽子手一些好处,不然刽子手找个理由将尸体扣押,花的钱只会更多。
![](http://p0.img.360kuai.com/t0145cccb5773f2c021.png?size=715x603)
回家以后还得找专门的缝合的二皮匠,把头缝起来再下葬,那么那些无人认领的尸首又该如何处理呢?
古代的人们认为人血是上好良药,尤其是新鲜出炉的那一碗,能治疗世间的一切疑难杂症。
刽子手手起刀落,拿出一个碗接流出的血,想要人血的人,给刽子手一些好处,就能用馒头蘸血拿回家给家中病人吃。
在这些人中,一些有良心的人还会将犯人的尸体带走下葬。
而无法被带走的尸首,通常都是官府特意留下的,其作用就是被挂在刑场,悬挂示众。
![](http://p0.img.360kuai.com/t01386cfed91300f3f7.png?size=685x622)
告诫百姓这违反官府法律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所以说行刑的地方也是选人多的地方。
比如说菜市场,悬挂的头颅会有选择,像这个满门抄斩的江洋大盗。
穷凶极恶的头颅,一定是会被悬挂示众的,具有代表性,更能够震慑住百姓,等几天以后尸首会被扔在乱葬岗。
而这些严重罪犯的头颅还会被官府用来吸引罪犯。
古人害怕死无全尸,将有身份的头颅悬挂在城墙上,那些罪犯的同伙就会想要劫走头颅从而就会掉进官府设置的陷阱。
![](http://p0.img.360kuai.com/t01cf018173bce52100.jpg?size=1192x1044)
晚清时有一个叫王武的民间大侠,因为给谭嗣同复仇失败被斩首。
官府就将其头颅挂在城墙上想勾引出他的同伙,最后使霍元甲将王武的尸首收回安葬。
还有就是邀功,古代官府有时抓不到罪犯只好悬赏,只要能将朝廷重刑犯抓捕归案,将其斩首之后头颅交给官府就能够获得奖赏。
而被斩首的人中,地位较高的人也许还会被别人收藏。
古代汉武帝刘秀就收藏了起兵造反的首领王莽的头颅。
![](http://p0.img.360kuai.com/t016d11ef6a71c77f34.jpg?size=1284x1058)
在成为藏品之前王莽的头遭受了很多折磨,被老百姓当球踢,舌头也被割下来吃了。
等到残破不堪以后被放进军械库收藏,直到272年以后,军械库发大火失踪不见。
不要以为收藏头颅是只在中国发生的事,西方也有收藏人头的情况。
伊丽莎白一世将谋反的玛丽斯图亚特的头清洗干净,收藏还供其他人观赏。
![](http://p0.img.360kuai.com/t01f903af59c08bcd42.jpg?size=1254x970)
而且这些贵族皇帝的头颅还不止有这一种作用。
战国时期晋国的赵襄子打败自己的老对手智博不知道是为了想彰显自己的胜利,还是什么原因,竟将智博的头颅涂上漆做成酒杯。
每日都要拿出来饮酒,古时候西方用头颅做酒杯发生的更多,拜占庭皇帝尼基夫鲁斯一世的头就被镶了银箔做成了酒杯。
不过这不是头颅最奇葩的用法,电视上总能看到一些小国会送人头给一些实力强大的国家以求庇护。
在南宋时期却反其道而行之,南宋和金交战时,南宋朝廷胆小怯懦,就将当朝宰相含脱纣的头颅装进盒子里送给了金人为了停战求和。
![](http://p0.img.360kuai.com/t014c861df3660a0a91.png?size=776x652)
而在古代诸多这些被斩立决的头颅用法中,最可怕的一种,就是金棺了。
简单来说金棺就是用头颅做成的建筑物,古时候的战场上为了炫耀自己的胜利,会将敌方的尸首堆在一起做成金棺。
既可以起到震慑敌军的作用,还起到打扫战场的作用,最著名的金棺是战国时期,战神白起斩杀赵国敌军40多万人筑起的金棺。
三、古代斩立决的影响
在古代社会,斩立决通常涉及一系列的法律程序和司法实践。
![](http://p0.img.360kuai.com/t0151f8de6b466cb020.png?size=795x629)
首先罪犯会被审判并被判定有罪,在许多文明中审判过程可能包括证人证言、证据收集、法律辩论等环节。
所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项刑法对古代社会与法律制度的影响。 从社会控制角度来看,古代斩立决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
通过严厉的刑罚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众安全,斩立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德和伦理观念的重视,以及对犯罪行为的强烈谴责。
斩立决的存在和执行要求建立相应的监狱和执法机构,对古代法律制度的完善和规范起到了推动作用。
![](http://p0.img.360kuai.com/t01b33ecbfbd54d69af.png?size=735x622)
近代以来,随着人权和人道主义观念的兴起,对斩立决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开始受到关注。
斩立决作为一种极刑,是否违背了对人权和尊严的尊重。
人道主义者主张,刑罚应该更加侧重于惩罚和改造罪犯,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追求死刑作为报复行为。
斩立决的存在和延续,使我们反思刑罚方式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治观念的发展,现代法律体系已经倾向于将刑罚视为惩罚、改造和预防犯罪的手段。
![](http://p0.img.360kuai.com/t01641194c6319c027f.jpg?size=1286x1196)
刑罚方式的演变也体现了对人权和尊严的尊重,死刑逐渐减少使用,对侵权行为更加注重法律程序的公正和审慎。
斩立决对于现代法律体系有一定的启示,促使我们更加关注法律程序和执行的公正性,确保刑罚不被滥用和歧视。
结语
古代的斩立决在古代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维护了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
![](http://p0.img.360kuai.com/t01484aa6590452f980.png?size=742x613)
但同时斩立决也被用在了许多其他的地方,相比于普通人的惩罚,皇权和军权的使用更符合斩立决的意义。
而这些也提醒着现在的我们对刑罚制度的反思和调整,人道主义观点的出现和发展,使我们审视执行刑罚的合理性和人权尊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