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想要把一个家过好,都必须一家人共同努力才行,对于小农经济的古人来说,常常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这就是陶渊明似的快乐,和现在人披星戴月的过日子,本质上没有多大的差别,然而真的想让生活变得有质量,却是非常不容易的,古人总结“一户开两门,人财两难存”,你知道是啥意思吗?
一户开两门
很早之前,在看《汉武大帝》的时候,窦太后和刘彻在对话的时候,说到“这大汉是咱们刘家的天下, 一定不能在你的手上给丢了啊”,古代的时候,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嫁过去的女子,就要跟随丈夫的姓,一切都要为夫家着想,就会像窦太后一样,把自己看作是刘家的人一样,而刘彻要防的则是自己的母亲和他的舅舅。
《三国志》里说“汝勿妄语,灭吾门也”,这里的门就是家族的意思,《易》里说“其邑人三百户”,这里的户是说人家和住户的意思,而一个个的家族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但是一个家庭里面如果冲入太多的势力,势必会因为内部的问题,搞的分崩离析。
汉武帝时期,背后的外戚势力盘根错节,母亲和舅舅所代表的王家和田家,想捞取更多的资源,而刘彻作为皇帝,需要的则是能为他全心全意服务的外戚,就好比卫子夫和卫青所代表的卫氏外戚,简直就是上天给他派来的帮手。
在一起同舟共济的时候,刘彻和他的大汉帝国蒸蒸日上,但是当大家都离心离德的时候,不是都能为这个家出力的时候,你就会明白,面对的则是生死存亡的猜忌,田家和窦家的争斗,以及后来的巫蛊之祸,汉武帝几乎就快把所有的外戚势力给铲除完了。
在一个锅里吃饭的时候,只能心往一处想,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而假如中间有人起了异心,那么最终就会导致这个锅破损掉,最后大家都没有饭吃,家族败亡也就在眼前了,为了保住这口锅,有时候就不得不采取一些手段。
一个祠堂
古代的中国都是以家族为单位生活的,一个家族也就只有一个姓氏,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些不是自己家族的人,当然是不可能一直一心的,而在祭祀祖先的时候,祭台上摆放的是自己家族祖先的灵位,如果有人想鸠占鹊巢,必然是一场争斗。
在宋朝的时候,宋仁宗没有自己的子嗣,就把自己兄弟的孩子过继给了自己,而在宋仁宗去世之后,宋英宗登顶之后,迎来了北宋历史上著名的大事件,濮王尊亲的大事件,这件事情,几乎闹得整个北宋的朝堂出现了分裂。
韩琦当时上书皇帝,让英宗尊奉自己的亲爹为皇考,而反对的人说英宗之所以能当上皇帝,是因为过继给了仁宗,如果尊奉自己亲爹为大宗,就没有了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建议皇帝称自己的亲爹为皇伯,两派人员吵得不可开交。
后以双方的妥协而事罢,宋英宗称亲之后,贬谪了几位御史,为了缓和群臣的情绪,也将反对派司马光给提携了起来,这件事情让北宋的文官集团开始出现了党争的苗头,至王安石变法时,党同伐异的现象越发的严重起来。
《礼记》里说“大夫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这里的门是祭祀的意思,古人的祭祀一般是祭祀天地和祖先,而祖先只能有一个,如果一户人家拜两个祖先,则会导致问题的出现。
宋英宗作为过继的皇帝,继承了宋仁宗的帝位,又想拔高自己亲生父亲的地位,等于是让自己陷入了拜祭两个祖先的境地,普通人家如果真的过继了,当你有一天足够强的时候,凭借的还是过继之家的帮助,想要认祖归宗都会被人说是忘恩负义,更何况的是皇帝之家,因此,不论如何,你既然做了选择,就要承担后果,处理不当,就会面临家毁人亡的境地。
结语
在人们的认知里面,一个家庭的长久繁盛,需要的是这个家里所有的人的努力,如果有人起了异心,让前进之路就此终止也不是没有可能,假如想让这个家族继续前进,最少要团结大多数的人;成功是来之不易的,一代代人的辛苦才能使一个家族有着美好的未来,拼搏努力是必不可少的,稍有不慎,就会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