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渝湘复线高速公路磨寨乌江特大桥顺利合龙,标志着渝湘复线高速彭水至酉阳段土建工程实现全线贯通。特约摄影 赵勇/视觉重庆

“桥都”重庆再上新,又拿下一项“亚洲第一”。6月14日6时,随着最后一节长2米、重140吨的连续梁浇筑在桥面上,渝湘复线高速公路磨寨乌江特大桥实现合龙,这是亚洲第一高墩矮塔斜拉桥,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彭酉段也由此全线贯通。

磨寨乌江特大桥,位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绍庆街道平原村附近,全长708米,为双向四车道矮塔斜拉桥。远远望去,挂在“云端”的大桥就像大鹏展翅傲视乌江。

“超高、大跨!”当天,中铁建重庆投资集团渝湘复线高速公路总承包部指挥长薛宇开介绍,该桥最高墩达216米、桥塔高44米,索塔顶距离乌江水面约320米,高度相当于100多层楼,记者乘电梯到达桥面单程用了8分钟;主跨长296米,让大桥一跨而过乌江,最大限度减少大桥建设对周边水体环境的影响。施工难度较大,项目部300多名施工人员,经过1200多个日夜奋战终于迎来合龙。

渝湘复线高速公路项目总里程280公里,由巴南至彭水、彭水至酉阳、武隆至道真三段组成,平均桥隧比80%。目前,这三段建设进展顺利,巴南至武隆、彭水至酉阳段预计年内建成通车,武隆至道真段有望明年建成通车。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杨永芹)

渝湘复线高速磨寨乌江特大桥,索塔顶距离乌江水面约320米

亚洲第一高墩如何“长成”

6月14日,渝湘复线高速公路亚洲第一高墩矮塔斜拉桥——磨寨乌江特大桥实现合龙。大桥为何成为“亚洲第一高墩”?这“亚洲第一高墩”是如何在1245个日日夜夜里慢慢“长成”的?记者采访了相关设计和建设人员。

“抬高”大桥建成互通,游客进出阿依河景区快半个小时

磨寨乌江特大桥高耸入云,站在地面仰望,犹如挂在云端。中铁一院桥梁设计负责人陈红儒称,大桥索塔顶距离乌江水面约320米,相当于100多层楼高。

为何大桥设计成“高耸入云”?陈红儒给出了答案:这主要是为了方便设置服务区和下道互通,让游客可以快速进入阿依河景区。

他介绍,建设高速公路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善交通条件,带动沿线经济和旅游发展。

由于大桥所处位置离阿依河景区较近,设计团队决定在附近设服务区和下道互通。可由于这里位于乌江“V”字形深切河谷,地势陡峭,方圆10多公里范围内都很难找到适合设立服务区和下道互通的位置。

设计团队通过多次勘察和研讨,决定抬高设计标高,将大桥升高,利用桥头山顶平坦地形建设阿依河服务区以及阿依河互通。这样,渝湘复线高速通车后,市民驾车从阿依河互通下道,到阿依河景区只有11公里,用时不到15分钟,比现在走渝湘高速节约半小时左右。

施工人员在如此高空中作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安全问题。设计人员运用了数字风洞技术模拟风的运动状态等,检算施工过程桥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

智能施工神器助力,桥墩如春笋般“节节拔高”

“高耸入云”的大桥,是如何魔术般建起来的?

“高墩建成非一日之功。”参与建设的中国铁建港航局现场负责人余涛表示。

他介绍,大桥共浇筑混凝土约15万立方米,安装钢筋约2.2万吨。为方便施工,团队将桥墩分成37个小节段,每节段高5—6米,通过一节段、一节段多个循环施工,让大桥桥墩如春笋般“节节拔高”。

“这过程中的施工神器就是智能液压爬模设备。”余涛表示,项目部量身定制了一套超高墩、大截面、重型全封闭智能液压爬模系统,代替了传统费时费力的手动机械系统,让施工实现了指尖操作。

在智能液压爬模系统操作平台上,操作人员通过操作按钮,输入位移、位移差、液压系统压力等相关数据,就可实现对施工过程精准操控。

管理人员打开手机上的“云终端”,也可实时远程查看模架运行数据及监控视频等相关信息,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精心养护桥墩:冬天“蒸桑拿”,夏天“造雾”加湿

冬天“蒸桑拿”、夏天“造雾”加湿,浇筑后的混凝土得到精心养护,这一点十分重要。

余涛表示,桥墩建设时间穿越四季,如果环境与混凝土温差过大或湿度不足,就会导致混凝土开裂等问题。

智能液压爬模系统设有混凝土智能养护系统,在夏天高温环境里,它可自动开启“造雾”功能,就像“加湿器”;在冬天低温环境里,则可自动调高温度,营造“蒸桑拿”环境。

同时,大桥还有全智能温控系统,就像一台大空调,设有温度、湿度监测元件,可以实时测温、自动调整指令,精准地保证湿度和控制温度,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0℃以内。

“通过智能化、数字化以及精细化管理,桥墩一天可以顺利‘长高’1米多,效率比传统方法施工提高约25%。”中铁建重庆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杨永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