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坐落于繁华市中心的徐汇区中心医院,以一栋高楼的纵向形态,成为寸土寸金的淮海路商圈的特殊存在。作为上海最早一批定位为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医院、沪上首家拥有互联网医院牌照的公立医院,徐汇区中心医院近年来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中山医院在医教研等方面形成紧密型医联体,服务能级得到整体跃升,处处体现“上海中山”标准和质量。
本周,记者走访顺利搬迁并试运行的徐汇区中心医院发现,该院不论软硬件均已实现升级扩容,新院的占地面积是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是22万平方米,是原来老院区的5倍,硬件改善明显。站在医院走廊远眺,四周虽不再是霓虹闪烁的商场,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居民楼。作为周围五公里内唯一一家三级医院,徐汇区中心医院如今真正深入到了居民当中,成为守护区域内居民健康的坚实力量。
前来就医的患者中,有不少是徐汇区中心医院的老患者。吴老伯因为静脉曲张需要手术,在医院搬迁期间就已经进行了预约。新址试运行后,接到通知的吴老伯立即赶来,没想到成了这里的第一个住院患者。他说:“我以前在徐汇区中心医院看病,我很相信徐汇区中心医院。之前老院区的病房比较小一点,这里的病房很宽敞,也很舒适。特别是卫生间,里面淋浴房等设施配备得很齐全。”吴老伯表示。
徐汇区中心医院,是老百姓习惯叫它的名字,实际上,从“中山-徐汇医联体”建设以来,医院以“紧密型结合”为基调,全方位对标中山管理标准,还拥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该院执行院长刘厚宝介绍,第一轮医联体建设期间,医院发挥区域医疗中心作用,中山医院的专家沉下来,徐汇医院的医生走出去,并承担区域医疗中心承上启下功能,接收中山医院的术后及稳定期病人的转诊。医院落实双向转诊制度,中心医院下转社患者6984人次,社区上转中心医院患者5436人次。医院还积极和社区联动,进入社区查房、开设门诊,从社区成长起来的全国最美医生朱兰也在徐汇区中心医院开设了门诊。
对标一流区域医疗中心目标,徐汇区中心医院顺利推进南部医疗中心建设。今年春节后试运行的新院区数据显示,门急诊1.98万人次,同比上涨4.95%;住院患者1.22万人次,同比上涨8.03%;手术患者1.80万人次,同比上涨13.12%;三四级手术量4,888台,同比上涨24.09%;平均住院天数6.62天,同比下降11.99%。
目前,徐汇区中心医院学科齐全,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专科13个,区级重点学科16个,培育了心内科介入、外科微创、消化内镜、康复治疗等鲜明的特色专科,在同级同类医院中已处于领先水平。医院聚焦重点学科建设,葛均波院士工作站、“大国工匠”周平红内镜工作站等相继落地医院。“国家胸痛中心”、“中国心脏康复中心”、“脑卒中中心”先后通过国家认证。值得一提的是,院士、大国工匠工作站带动了学科全面发展,心血管内科在葛均波院士及团队专家引领下学科影响力全面提升,心血管手术数量上升63.68%。
徐汇区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汪志良表示,在医联体新一轮建设周期中,徐汇医院将继续围绕“一流区域医疗中心”目标任务,依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以及中山医院优势医疗资源,不断加强医疗核心能力建设,“用服务吸引百姓、用能力留住百姓”。
全面推进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是上海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记者从徐汇区卫健委获悉,徐汇区已拥有两家区域医疗中心,分别是徐汇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近年来,徐汇区落实功能定位,通过紧密型医联体和专科医联体建设,强化上下转诊与横向协作,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目前,徐汇区以两家区域医疗中心为龙头,打造区内医学影像中心、心电中心、检验中心平台,赋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动专家下沉社区,为经家庭医生转诊的签约居民提供“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服务。
据悉,徐汇区中心医院龙川北路新址为徐汇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均衡区域南北医疗资源布局、满足徐汇南部居民医疗需求的重大民生项目。同时,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急诊与危重症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大华医院积极向中西医结合医院转型,徐汇区康复医院和妇幼医院预计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