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晚年自诩“十全老人”,这里的十全即指他在位期间的十次用兵,也称“十全武功”。客观地说,乾隆在位期间通过军事斗争,开疆拓宇,促进文化融合与交流,维护了国家完整,奠定了中华民族团结之基础,也奠定了中国之版图。

然而,为了成就乾隆个人的美名,国家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且不说十全武功的水分问题,仅仅是军费支出一项,就拖垮了国家财政,也让大清王朝由盛转衰。

那么十全武功到底是指哪十次战争呢?国家为此又花了多少银子呢?御史借助相关史料,与诸位来算算这笔明细账。

一、初次金川之役

第一次平定大小金川的战争发生于乾隆十二年至乾隆十四年,根据《清史稿·食货志》的记载为“乾隆初次金川之役二千余万两”,不过这一数字不被后世所认可,其他官方资料记载的数字为一千余万两。

比较可信的是《四川布政录》的记载,认为初次金川之役的报销款项为750万两。同时,初次金川之役所花费的军粮为63万余石。

二、准回之役

平准战役是指对准噶尔部、回部的几次战役,第一次平准发生于乾隆二十年,第二次发生于二十二年;乾隆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准回之役加起来有三次,分别列入十全武功。

由于三次战争相继发生,军费难以厘清,所以官方都将三次战役一起核算。据《清史稿》和《圣武记》的记载,是役的军费额为3300余万两。

另外,《清高宗实录》所载,其间由户部、直隶、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四川、浙江等省的拨银数额总计是3500余万两,应该说这个数字大致还是准确的。

三、缅甸之役

是役实际上从乾隆三十年缅王派兵进攻云南普洱,云贵总督刘藻遣兵迎击开始。是役最初打得并不顺利,清军屡败,两任总督被撤职查办,刘藻降职后自杀,继任者杨应琚被赐死。

乾隆三十二年,以将军明瑞为云贵总督,增调八旗及云贵、四川兵大举征缅,户部随即大量拨款,一般所说的军费也就以此为计。

是役军费开销各方记载都比较统一,《清史稿》为一千三百余万两,《清高宗实录》为1320万两。

四、二次金川之役

二次金川之役起于乾隆三十六年,结束于乾隆四十一年。此战的军费根据《清史稿》与《圣武记》的记载为7000余万两,不过都是指户部拨出的数额,并非报销实数。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乾隆四十年,户部已拨款6400余两,而此时战争尚未结束,所以前后拨款7000余万两的说法还是可信的。

而且乾隆皇帝于五十八年追述金川之役的报销军费时曾说:“从前金川军需共用七千余万两,其部驳不准报销之数六百余万,朕尚加恩豁免。”

五、平定台湾林爽文之役

乾隆五十一年至乾隆五十三年,台湾林爽文发动起义,朝廷令福康安为主帅派大兵征剿。是役军费,根据各方的记载,其数额都在800余万上下。不过平定林爽文之后,朝廷为了善后,又花费了一大笔银子。所以林爽文之役实际军费当在1000万两以上。

六、安南之役

乾隆五十三年至五十四年,发生了安南战役。这次战役的规模不大,很快也就被清军镇压了,花费的开支自然也不多,各方的记载都在100余万两上下,其中记载最多的是136万两。

七、二次廓尔喀之役

二次廓尔喀战役发生于乾隆五十五年至五十七年,初次廓尔喀之役打得很顺利,规模也很小,其军费报销有详细的记录。

《四川布政录》的记载翔实可信,户部拨款的数额为100万两,而后来实报的军费开支仅有52万余两,这是乾隆朝十大武功中,花费最少得一次战役。

二次廓尔喀之役的军费记载为800余万两,但这只是户部核销的实数。实际上,这次战役发生时,两淮、长芦、山东、浙江、广东等省的盐商主动报捐银两330万两,如果将这笔银子算在其中,总共的花费就是1105万两。

通过大致计算,可以得出乾隆朝的十大武功,总计花费银两为14827万余量。以乾隆朝的经济收入来看,一亿五千万两银子似乎也不多,也就是三年的财政总收入。别的不说,就是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也免了2亿两。

可是,乾隆一朝发生的战争不仅是十全武功,还有很多次农民起义,其中规模最大也是给清王朝带来致命一击的是嘉庆元年爆发的白莲教起义,这次农民起义席卷数省,朝廷经过九年的时间才最终平定。

白莲教起义所花费的军费已经达到了2亿两,这给国家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乾隆朝几十年的辛苦积累,到了嘉庆初年彻底崩盘,大清盛世也就此落下帷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