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饮品,一到年关,大家都会和亲朋好友小酌几杯,增进感情。 自古以来,我们经常听说,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敬意。但说起饮酒,那可是大有讲究。

古人喝酒极为讲究,讲究酒德和酒礼。早在周朝时,就曾经专门颁发中国第一部禁酒令《酒诰》,要求有官守、有职业者只能在祭祀时饮酒,但也不能超量,更不能喝醉。

三国时期的酒风极“盛”,酒风剽悍、嗜酒如命。其中曹操劝酒绝对暴力,《三国志·魏书》记载:“太祖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斧目之。”曹操在前面敬酒,典韦拿大斧子在后面紧跟,曹操向谁敬酒,典韦就用斧子向谁敬礼。那意思很明显:敢不喝劈死你!

孙权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史书有记载:某宾客不喝,孙权就让人往他身上泼水,下命令道:“快点儿喝。”还有一次,孙权劝酒,臣子虞翻装醉,被孙权发现了,孙权大怒,竟然要砍死他! 陶元珍先生评价三国酒风时曾引用这样一段话:“三国时饮酒之风颇盛,南荆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饮。”三国劝酒之风颇盛,喝酒手段也比较激烈。

而在明朝时,人们认为喝酒本身并无过错,关键是“有所禁而不淫”,因此,他们顺理成章地强调饮酒方式的重要性,顺性、适量等恰当的饮酒方式,可以升华人们的感情,避免出现不理智的举动。

我们司空见惯的饮酒,在各个朝代却不同,不得不说,饮酒,非饮食之事,乃文化之事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