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少奶奶的扇子》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传播与接受概况呈现出由“兴盛”至“衰落”再到小幅度“复兴”的发展趋势。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的发展进入“成长期”,在此之前,
中国电影发展的格局较为单一,
作为一种19世纪末从西方传来的新异的艺术形式,由于中国当时具有“半殖民地”性质的社会环境。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迅速在租界区集中的上海落地生根,就其自身的产业属性来说,中国电影产业缺乏发展“制片业”的相关技术和资金支持,因此,
中国电影产业的起步是从放映业兴盛开始的
,进而逐渐带动制片业的发展,制片业在当时的发展需要依附外商和外国电影产业。
随着进入20世纪20年代之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摆脱了附设状态,民族影业的振兴和国产电影运动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国产长故事片的激增拉动了国产影片的发展,新成立的影片公司层出不穷,独立制片也经历了从“无”到“有”,势头越来越强。
影片公司的涌现与大规模制作影片的情形也标志着中国电影的发展进入了成熟期。
但是,该时期中国电影发展的过程中还是遭到了外国电影公司的制约和抗衡。尤其是在“五四”运动之前,这种抗衡的格局达到了一个巅峰。
一方面表现为外国影片公司也开始拍摄长故事片,与中国影片争夺南洋放映权;另一方面表现为大量收购中国的电影院,企图借此“搞垮”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在当时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甚至进入一种相对萧条的境况,当时中国仅仅只剩下100家电影院,多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地区,它们的营业都受制于外国商人和电影公司,只放映外国影片,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27年北伐战争的出现,
英美公司企图挤垮中国电影业的图谋破产。
《少奶奶的扇子》在20世纪20年代的上映随着中国电影行业的成长进入了排片的高潮期,但是,以刘别谦导演的外国影片《少奶奶的扇子》在排片的数量上还是较洪深与张石川导演的《少奶奶的扇子》高出许多,可见中国电影在20世纪20年代的发展还是受外商的限制。
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电影《少奶奶的扇子》的传播和接受呈现出一种曲折发展的趋势。
在这一时期,左翼电影运动成为电影界的领导性力量,并且在其后的抗日运动和国内战争阶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左翼电影运动的影响和抗日运动的不断深化,中国的电影观众也发生了思想上的变化,作为接受群体,他们开始厌倦武侠电影和鸳鸯蝴蝶派电影,甚至有观众认为《少奶奶的扇子》已经是过时的片子。
他们要求观看与抗日战争有关的剧目,明星电影公司作为主攻拍摄大众电影的老牌公司,在面对观众的呼声以及电影业出现的危机时,只能对外寻求帮助。
夏衍在当时有过在日本留学的丰富经历,且是中国共产党员,回国后一直在从事话剧工作,在话剧界有一定的名望。
明星电影公司便邀请夏衍加入,共同挽救这场危机。夏衍加入后,经过与组织的研讨,成立了一个共产党作家小组,为电影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经过明星公司与共产党小组的共同合作,他们推出了一种新的电影派别——社会派现实主义电影,自此之后,涌现出一系列优秀的社会派现实主义电影剧作,如1933年程步高导演的《春蚕》、1934年张石川导演的《脂粉市场》等电影剧目,都大受接受者的欢迎,因为顺应了观众的接受需求和时代发展的潮流,这些电影上映之后都大受欢迎,也获得了丰厚的商业利润。
自此之后,“联华”等众多电影公司也纷纷加入进来,推出了一系列进步的作品。
自此之后,左翼电影运动在20世纪30年代初如火如荼地展开。
夏衍和田汉等共产党员一起,加入了芸华电影公司的剧本委员会,在夏衍和田汉的努力下,芸华电影公司也成为了摄制并放映左翼电影的一大据点,但是当时的社会政治局势非常动荡,国民党对主张公开抗日的中国共产党实施镇压,同时又以妥协的姿态面对日本侵略者的侵华行为,因此,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宣传抗日的电影遭到政府的打压和取缔。
这一时期,上海的多家影院遭到了政府的打压和威胁,迫于相关的压力,
夏衍等人不得不撤离上海的这些电影公司,另外寻求新的据点——电通公司。
由于遭到国民政府的镇压,很多电影公司纷纷倒闭,电通公司也面临解体,但是由于观众的呼声强烈,才子佳人的爱情片已经受到观众的排斥,明星电影公司再拍这种题材的电影,也是无利可图,他们便从1936年起,继续纳入一部分左翼电影运动的引导者。
他们推出了针砭时弊、讽刺社会不良现象、具有道德责任感和问题意识的大众电影,同时还兼具娱乐性,这些电影技巧新颖,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上映之后便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不同于日本的左翼电影运动早早“夭折”,中国的左翼电影运动自兴起以来,就表现出“顽强不屈”的坚强意志,无论经历怎样的打压都屹立不倒,这不仅仅依靠左翼电影运动者的不懈努力,
在一定程度上也源于全体中国观众强烈的抗战意识和呼吁。
因此,在这一时期,一些描写底层大众苦难生活、刻画工农大众日常生活、展现民族精神的抗日题材相关的电影开始上映,“新兴电影运动”开始蓬勃开展,中国不仅摆脱了在制片和放映方面对外商的依赖,也逐渐拥有了本土接受群体喜闻乐见的故事题材。
民族影业和电影的发展开始勃兴,多元的剧作和电影活动开始出现,《少奶奶的扇子》上映的次数较20世纪20年代开始减少,出现了递减的趋势。
但是在进入1937年后,抗日战争正式开始,同年11月,上海的租界开始沦为“孤岛”,原有的电影企业纷纷停业、倒闭,明星公司也宣告解体,中国电影的发展也呈现出一片“萧条”景象。
由于电影制片厂处于租界之内,因此在日军的管控和约束下,还能正常进行电影放映活动,但是所摄制的电影必须要经过日军的审查才得以上映,
当时一大批抗日电影革命者被迫离开上海,只余一部分不得不留在上海的人,继续进行电影运动。
日军统治租界以后,在上海设立了“中华电影”的国策公司,管理中国电影的制作,并提供物资供应,以日本东和商事的川喜多长政负责,垄断了租界内的中国电影制作与发行,以张善琨为代表的中国电影界人士。
在不拍摄反华电影的前提下,与川喜多长政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电影的拍摄活动。
因此,中国商业类型的电影开始引起了新的热潮,而《少奶奶的扇子》乘着时代的风浪也出现了上演次数上的“回流”和“复苏”,上映场次较20世纪30年代,呈现小幅度上涨的趋势。
#头条创作挑战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