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8月31日,对于英国民众来说是悲伤的一天,因为他们最喜欢的王妃戴安娜于法国车祸离世。

那一年,戴安娜只有36岁,原本,经历了15年尴尬婚姻的她将重新打开美好,将迎接一份全新的人生。

可意外比明天来得早,戴安娜在度假的途中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是不是她所希望的,也不是英国民众所想看到的。

当戴安娜的遗体被运回英国,肯辛顿宫外面的所有街道都被自发前来的民众所占领,他们想送“永远的英伦玫瑰”最后一程,想最后一睹最美王妃的容颜。

可是,民众所得到的答案是戴安娜已经被安置在棺材内,并且早早被封棺定论,谁都不能再看她最后一眼。

那一刻,外界是不满的,是愤怒的。

王室看似给了戴安娜最高规格的葬礼,但将她最后的样子完完全全封闭起来,谁也不知道她最后的样子是不是安详。

但王室对于这种行为有自己的考虑,认为戴安娜去世正值盛夏,遗体运回来时早已经有味,如果这样被人瞻仰似乎并不太好。

确实,当时查尔斯执意去法国将戴安娜的遗体接回来,带的是王室御用殡葬公司,他们将戴安娜的遗体直接放进了不能密封的“应召棺材”,完全不能防止遗体腐化。

所以等到戴安娜遗体被运回来之后,气味就难免了。

出于对遗体与送葬者的尊重,王室将她直接放进了重达635斤重的铅棺,一是防腐,二是杜绝气味外渗。

这种说法真的很能站住脚,不过事后有知情人士透露,戴安娜遗体禁止被瞻仰除了气味问题之外,其实还是为了安抚民众的情绪。

原因很简单,当时戴安娜因车祸受伤,并没有当场死亡,送医之后才被宣布死亡。这就要求一个准确的死亡原因,所以对其遗体进行解剖、验尸就在所难免了。

假如戴安娜的遗体完整地被装进应召棺材之内,不可能迅速腐化,但被解剖的遗体便不一样,渗液、腐化成了理所当然。

所有人都知道,戴安娜是英国民众心目中美好的化身,如果人们在看到她毫不完整的遗体时会是什么感受?

当然,这对于爱美的戴安娜来说也是一个问题,想必她不愿意让自己如此不美好的一面被大家所看到。所以禁止瞻仰就变成了每个粉丝的遗憾,他们不能见王妃最后一面。

不过,虽然戴安娜的遗容禁止瞻仰,但她最后的模样还是被传了出来:身穿黑色羊毛长袖鸡尾酒礼服,手里拿着两个儿子的照片,还有一串特蕾莎修女送的念珠。

念珠是特蕾莎修女对王妃的一种安慰,她们在两个月之前有过一面之缘,当噩耗传来,她特意让人送了念珠过去给她送别。

一个月之后,特蕾莎修女也离世了。

而对于戴安娜来说,她一生最不放心的,恐怕不是什么宗教、信仰,而是她未长大的两个孩子。

那张照片便是戴安娜一直带在身边的,哪怕婚姻解体了,哪怕她得不到孩子的抚养权,但不代表一个母亲会放下两个儿子不管不顾。

戴安娜深爱着自己的儿子,早在32岁便已经开始立遗嘱,直到离婚后又再次修改,关于她的遗物,无一例外都是与两个儿子相关的。

可就算这样,戴安娜也不能真正看着自己的儿子长大成人,而是让他们跟在自己送葬的队伍里伤心欲绝。

鲜花堆积的肯辛顿宫门口,是泪流满面的群众,而厚重的铅棺之内却是再也不能微笑与说话的戴安娜,一棺之隔,隔开了阴阳。

12岁的哈里,将一张亲手写下“妈妈”两个字的卡片放在棺材上,那是他给母亲的爱,也是他当时唯一能表达的心情。

威廉与哈里亲手为母亲挑选了她生前最爱的鲜花,将它们堆在母亲的棺材上,希望那样可以让母亲走得安详一些。

葬礼非常隆重,可那只是属于戴安娜最后的精彩,一段36年的人生走得匆促,却又安顿得寂静:她被弟弟带回家族小岛奥尔索普庄园。

一岛一湖就是戴安娜的归宿,她的弟弟认为:

“作为对疯狂和残忍干预的缓冲,厚重的泥浆提供了进一步的防线,我们都认为,这座城市美丽而宁静的地方,是戴安娜应该待的地方。”

是的,小岛很安静,每年只有旺季的时候才会有数量不多的游客过去休闲,而湖面平静,常年无波,根本不会有人真正进入戴安娜的墓地。

这就是戴安娜的一生,她生前是爱热闹的,可死后却非被人们安排在安静的小岛之内,哪怕是儿子也不可能每年按时过去祭悼,更不要说早已经撕破脸的前夫。

这样的结局真的是戴安娜想要的,或许,对她而言,热闹又生机的地方才是她向往的,毕竟她生前一直怀抱对生活的热情,想要过得快乐而幸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