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所有人都受伤的世界——《怪物》
今天聊聊日本电影《怪物》。 片名Monster / Kaibutsu (2023)。
成长之路曲折坎坷,绝非坦途。孩童的内心世界往往复杂且充满力量,其中的纯真与深沉,常常让成年人无法企及。 是枝裕和深谙家庭功能失调背后的种种微妙,他总能敏锐捕捉到其中的喜剧色彩与悲剧意味,往往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承受最多苦难的是孩子们。 从《无人知晓》到《小偷家族》,是枝裕和用他的语言,一层层剥开日本家庭那层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外皮,将家庭内部的种种矛盾与冲突充分呈现。
很难辨别安静、衣衫破旧的凑是受害者还是霸凌者,或者还是夹在两者之间的人。 凑与单身母亲沙织相依为命,沙织在干洗店辛勤工作,哀悼着因通奸而死的丈夫,同时努力照顾上小学的凑. 凑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但有时却表现出令人费解的怪异举止。随着危险信号的接连出现:教练的神秘失踪、不明原因的伤痕、试图自行理发。沙织的心中不禁涌起阵阵忧虑,担心学校中潜藏着秘密。 最初,她怀疑是新来的老师道俊先生欺负了凑。随着事态的发展,她开始察觉到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谜团等待解开。凑的同学星川的行为也变得愈发诡异,令人不禁怀疑凑是否才是事件的始作俑者,而非单纯的受害者。 小镇上的一栋建筑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纵火者的身影似乎若隐若现。难道真的有怪物潜藏在暗处?若是如此,他们又究竟是谁?
影片在三条平行的情节线索中展开,每一条线索都聚焦不同角色,展现了他们的所见所感。这些线索如同三条交织的河流,最终汇聚成一个清晰而令人心碎的故事海洋,为我们呈现了事件面貌。 叙事过程并不平坦,有时甚至会有些坎坷,多次重复的时间段,这无疑给电影的节奏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仿佛是在考验观众的耐心和理解力。这种重复并非无意义的堆砌,而是导演精心设计的伏笔和铺垫,它允许观众对每个角色遭受的虐待进行深入挖掘。 从三个连续的角度讲述同一时期和故事,这确实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叙事方式,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自我重复的困境,导致故事失去原有的意义。但是,枝裕和导演却以其才华和技巧,成功地将这种叙事方式驾驭得游刃有余,将简单的情节变得丰富而复杂,更让复杂的情感变得简单而真挚。
尽管大家对《怪物》有着形形色色的解读,但在我看来,它实则是一部反罗生门的作品,一场精心设计的拼图游戏,而非简单地包裹在重重迷雾中的谜题。 《罗生门》以及《最后的决斗》等作品,均采用了多视角叙述的结构,为观众呈现同一故事的多个不同版本,每个版本都将角色塑造得千差万别,而《怪物》讲述的则是同一个故事的单一版本,通过不断聚焦事件的新颖角度,掩盖与揭示着关键细节。每一次镜头的转换,每一个额外的视角,都像是从另一个维度降落在那些开创性的时刻,完全颠覆了观众对事件的既有认知。
导演与编剧的匠心独运,以及演员们的精湛演技,都为这部作品注入了活力与深度。 即便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次要角色,如那位因悲惨事故而陷入困境的校长,也拥有着自己独立而完整的故事线,每一个细微的表情、每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仿佛在诉说着属于他自己的电影篇章。在某一刻,她甚至会提出一些近乎天马行空的建议,这些建议在常人看来或许荒谬不经,但在这部作品中却显得如此真实可信。 若是换作一部规模较小的电影,这些建议或许会被当作是自私自利的胡言乱语,但在这里,它们却成为了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线索。
每个人在生活的某个角落,都是某桩事件的嫌疑者,无论时间是否最终为他们洗清嫌疑。 是枝裕和向观众传达了一个信息:实际发生的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所知晓的,或是他们自以为知晓的。 每个人往往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坚信自己的认知是正确的。他们眼中的事件发展,往往能引发极端的情感反应,而对方所掌握的信息,又迫使他们不得不接受现实。几乎每个人的动机都是合情合理的,他们的理解有所偏差,他们的视角不够全面,他们的正义感却是坚定不移的。你能否责怪那位怀疑孩子被老师虐待的母亲,她出于对孩子的爱护而骚扰相关人员?还是那些工作人员,他们试图从那位曾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口中得到一个明确的解释?又或是那位在父亲刚刚离世后,仍要坚持上台表演的五年级学生?
导演是枝裕和透露,影片《怪物》灵感来自编剧坂元裕二的自身经历。坂元裕二在校园时代就有一个类似影片中的难以言说的朋友。 是枝裕和表示,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在某种程度上被无形的墙所束缚。母亲受到社会规范的桎梏,老师被男子气概与学校制度的双重锁链所牵绊,孩子们生活在这个由成年人打造的世界里,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响。他们有能力挣脱这些束缚,勇往直前,实现着自我价值的蜕变。 此外,是枝裕和还特别强调,《怪物》中的LGBT主题并非偶然提及,而是编剧坂元裕二在创作之初便有意为之的。
正如《勿言推理》所言“眼见未必为实”。复杂世界里,人们所见的往往只是自身能够触及,或是被他人刻意呈现给我们的片面景象。而当我们将这些所见所闻转化为言语之时,又不可避免地会经过一层主观的过滤。因此,每个人眼中的真相是个体心中的真实,又并非客观世界中的绝对真实。 真相,不过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所坚信的事物,它随着个体的认知和情感而变化。而事实才是那个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每个人都执着于自己的真相,结果就是每个人都受伤了。
虐待悄无声息地蔓延至每一个不幸受害者的血脉之中,将最纯净无邪的心灵扭曲成畸形怪物。这种深重的痛苦,只能以更为剧烈的痛楚来加以宣泄,不论这痛楚是源自自我折磨,还是对他人的伤害。 电影尾声故意留下一丝模糊。凑与星川浑身泥泞,却在明亮的光线下向着空旷之地前进。这一幕仿佛给了观众一个光明结局,他们挣脱了阴霾重获新生。比起常规解读他们已经离世,这更像是告诉我们,这两个男孩已经对彼此的关系有了自己的领悟与理解,他们不再畏惧外界可能带来的种种非议与压力。
孩童心象深邃,家庭病态剖析,
多线叙事挑战,真相个体构建,
束缚挣脱觉醒,LGBT意涵鲜明;
虐痕滋生怪物,光明寓言重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