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为何能穿解放军军装下葬?从74师官兵的表现看,粟裕立了大功

张灵甫是蒋介石的“王牌悍将”,其麾下整编74师是国民党的长胜师。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传奇人物,最后却身死在孟良崮一处无名山洞之中。当时与张灵甫交战的是粟裕将军,粟裕将军命人为他敛尸下葬,送了他最后一程。当时粟裕将军的做法有许多人是不赞同的,尤其是张灵甫下葬时穿着

1955年,毛主席罕见评价王建安:骄傲自满,究竟是因为什么事情?

55年全军授衔前,三野名将王建安是上将人选之一,凭资历和战功,他入围开国上将的悬念原本不大。然而毛主席圈阅名单时,在王建安名字旁特别备注:骄傲自满,宜授中将。看起来主席是在给出自己的评衔意见,但这个细节其实很反常。毛主席胸怀宽厚,历来十分爱惜军队高级将领。4

最后一战:日本投降后霸占一城不走,那一夜杀日寇,刺刀都折断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在我国大部分的日军都接受了这一最终结局,但仍然还有一些执迷不悟,陷入执念的日军,他们企图用可笑的一己之力来支撑已经坠落的帝国。当时在我国的江苏省高邮古城里就有这样一股日军,他们拒绝投降的命令,据守古城,负隅顽抗。古城

80年代末,王必成问叶飞:以粟裕的枪法当年真要杀你,你逃得了?

上世纪80年代末,开国上将叶飞开始撰写回忆录,当他写到跟老长官粟裕之间的一件往事时,却有些为难了。他不知道要不要写进回忆录,于是去找老战友王必成商量。王必成没有正面谈看法,却讲了一个故事:“1962年粟总在上海治病。大病初愈,陶勇建议出去活动一下,就安排了韩先楚

粟裕想围点打援想吃掉杜聿明,许世友打得太生猛,把鱼饵打没了

在我军众多的开国将领之中,许世友可谓是一个敢打敢拼的虎将,可能是因为少年学武的原因,他在作战时从不退缩,在他的眼里只有进攻,没有防守,在部队之中素有“敌军克星”的称号,不管多么艰难的战役,他都能化腐朽为神奇。而在他指挥的战役中,最让人啧啧称奇的就是对济南城

他21岁当军团长,带出粟裕和杨得志,粟裕部分骨灰葬在他墓边

他21岁当军团长,带出粟裕和杨得志,粟裕部分骨灰葬在他墓边

1959年,陈毅和夫人张茜回到四川老家,两人穿着布鞋,非常接地气

陈毅元帅和夫人张茜站在四川老家门口1959年11月2日,陈毅元帅携夫人张茜回到了四川省乐至县复兴场张安井村(现乐至县劳动镇),这是他阔别36年后再次回到故乡,那一刻他思绪万千,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据《陈毅年谱》记载,陈毅这次回故乡看望了幺叔、幺婶、侄儿等亲人。这张

豫东战役前夕,粟裕因提出不同意见“升官”,心中却担忧不已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豫东战役前夕,粟裕竟直接反对毛主席意见,结果却被“升官”。豫东战役爆发前,粟裕曾向中央提出不同意见,并引起多位领导的认真商讨。而他的看法,竟然和毛主席完全

对越还击,为何要选择许世友指挥?胜任大兵团作战的将帅少之又少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指挥人选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很多人都疑惑,79年这个时候我国还有很多老帅健在,为何邓公偏偏会点许世友的将呢?【许世友】要知道那时候的许世友已经73岁了,虽然自小练武给他打下了扎实的身体基底,但怎么说都是一个老人,邓公究竟是如何考虑的呢?79年时的

淮海战役刘帅贡献不小,但他自己很少提,背后有个不为人知的原因

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是三大战略决战中最激烈的一场。战前我军并未占据兵力优势,但在华野、中野的通力合作下,最终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几乎奠定了解放战争的胜局。中原野战军司令员,是有“军神”之称的开国元帅刘伯承。但刘帅在建国之后,几乎绝口不提淮海战役,仿佛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