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粟裕距离军委副主席只差一步,但看到最终任命后却很淡定

粟裕大将建国后经历起落,其军政生涯的变化颇为奇特:五十年代末便遭到批判降职,但真正在全国形势骤然变化时,却又没有多少人“关注”他,以至于将军的晚年生活相对平静。更特别的是,没有被组织完全恢复名誉的粟司令,1980年时职级却有所提高,当选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他从

淮海战役唯有一人可能击败粟裕,蒋介石欲启用,为何最后仍战败?

淮海战役唯有一人可能击败粟裕,蒋介石欲启用,为何最后仍战败?在淮海战役的筹备之初,粟裕将军的战略布局并未指向一场激烈的全面冲突。他的初衷是通过有限的军事行动,削弱徐州剿总的军力,而非直接包围解决。这种策略的背后,既有对敌我双方实力差异的清醒认识,也体现了粟

对越反击战初期,有人顾虑重重,粟裕及时稳定军心:不用担心苏联

79年反击战的战前论证阶段,开国大将粟裕,在军事层面曾经持有保留意见。国内外形势变化,惩戒越南当局是必要的,粟裕跟中央的意见一致;但老将军态度谨慎,指出开战有风险。粟裕并非担心打不赢越军,而是对北方强邻苏联保持着高度戒备。那几年越南敢如此嚣张、频频在边境寻衅

1979年反击战前,越军统帅武元甲很忌惮粟裕,为何却不怕许世友?

上世纪七十年代,越南当局对我国的态度,经历了急剧变化。1969年,长期对华友好的胡志明去世,黎笋成为越共第一书记。随着越南统一以及该国外交政策的变化,黎笋完全倒向了苏联。而中苏关系此时正处在历史冰点,1969年刚刚爆发了珍宝岛冲突,双方在国境线上紧张对峙。越南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