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北京车展主旋律:全面电动化以及自主化。
       从目前放出来的新车信息来看,合资品牌已经拿不出太多吸引人的东西出来,反观自主品牌,拿出来了大量的全新车型。


       也就在不久前,乘联会放出了短期的统计数据,4月前两周,国内的电动化渗透率超过了50%,这意味着新能源产品在终端市场已经拥有和燃油车相同的发展速度。
       北京车展作为国内的顶级车展,狭义上来说展示的是车型,但广义上来说代表着未来两年的发展方向。
       目前来看,北京车展展示的车型,基本上都是电动化产品,而主导这些电动化产品的企业,是中国的自主品牌。


       新车方面,比亚迪秦L、腾势Z9、智己L6、银河E5,同时领克也有领克07EM-P和Zero登场,这些产品全面刺激着电动化市场的发展。
       前几年大火的合资品牌,在此次的北京车展上将会遇到拿不出新产品的窘态出来。
       本田、丰田陷入到了“无新车”发布的窘境,大众、奥迪的电动化产品也不成功,相反自主品牌的进攻速度相当猛烈,尤其是在20万以内的市场板块中,竞争相当激烈。


       一方面原因是,20万以内的市场此前是由合资品牌牢牢把控,自主品牌只能通过价格战优势混迹于10万以内的市场中,10万-20万级市场的增量空间巨大。
       今年的插电混动以及EV产品,更多扎根在这一板块中,为的就是想要更好的驱逐外资品牌。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一板块拥有巨大的利润空间,从企业角度来看,有助于提升品牌价值、营收利润,打造出来更好的用户画像。
       2023年的主旋律是“电动化”,目前来看这个成绩非常出色,今年的电动化成绩将会稳定在50%左右,但和去年相比,今年的主旋律将会有一些变化。


       提升质量、降低成本、拉动智能化产品发展,这将会是综合方向。
       体现在产品上,中国电动化产品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强,同时售价成本越来越低,最为关键的是,伴随着制造规模的提升,新势力企业的可靠性、稳定性也都会有所提升。
       外资品牌的竞争力是建立在长期技术积累基础上完成的,油车领域的技术封锁、大规模生产能力优势明显,但换道新领域之后,传统合资企业的技术封锁能力不再,并且伴随着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全新的消费体系已经在构建。


       所以,今年的北京车展是一个重要节点,大量登场的强势中国产品,将会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发展风向标,外资品牌将会在未来5-10年时间中继续下滑,最终乘用车市场将会成为一个,由中国企业主导,自主竞争,并且保留少部分高端合资车的综合性市场。
       总而言之一句话,合资车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