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到一个热帖,让人十分恼怒。
题主的公司来了一位新员工,当天大家初次见面,彼此问候了几句。
就在大家准备各自离开时,有个同事开玩笑说让新员工请大家喝杯奶茶。
原本活跃的气氛一下子凝固了。
停顿片刻,新来的员工终于开口:“我刚上班,还没赚到工资呢。”
不曾想那位老员工竟直言道:“你都快30岁了,连奶茶都买不起吗?”
新员工见状,眼泪不自觉地从眼角流了下来,一边哭一边小跑离开了。
当天晚些时间,题主才得知,新员工已经主动提出离职,不在公司了。
人事经理在了解了事件的前因后果之后,认为过错方在老员工上,便提出让老员工请大家喝奶茶。
谁知,老员工听后自认为十分委屈,反而责怪新员工开不起玩笑,导致事情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帖子曝光后,评论区的留言瞬间炸开了。
其中网友@我变成了星星的高赞评论戳破了事件的真相:
“所有的玩笑背后都是真实的意图。
让他买就是委屈了?新人买就是应该的?”
记得知乎有一个问题:怎么区分开玩笑和嘴贱?
作家王路说:
“一看对方感受,对方没不舒服,就是开玩笑;对方不舒服,就是嘴贱;
二看是否凸显自己,不凸显自己,就是开玩笑;凸显自己,就是嘴贱。”
只有让对方也能舒心大笑的才叫“玩笑”,否则,就是嘴贱。
深以为然。
2
作家贾平凹的一个朋友有口吃,说话特别慢。
有一天,朋友在路上遇到路人向他问路。偏偏这人也是口吃,朋友听后便一语不发。
后来,同行的人十分不解,问朋友刚刚为何不说话。
朋友耐心地答道:“人家也是口吃,我要是回答了,那人会以为我是在模仿戏弄。”
有一次,自媒体人桌子和他的朋友一起外出吃饭。餐后他们便离开了包厢。
朋友落了一个东西,离开不久便折返回去取。
朋友一推开包厢的门,就目睹了一名服务员正在吃他们剩下的饭菜。
服务员当场愣住了,不知所措。
他不知道眼前的这位客人,是否会直白地拆穿他,把眼下所见变成谈资四处散播;他也不知道客人是否会向经理举报,让他丢了这份维持生计的工作。
出乎服务员意料的是,朋友爽快地说了一句:“给我也拿双筷子,这么多菜,干干净净的,倒了浪费。”
一句话,让服务员拾得尊严,也拥有了体面。
本•琼森曾说过: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
一个有修养的成年人,不会为了图一时之快,而选择为所欲为地开别人玩笑,更不会肆无忌惮地戳他人痛点。
相反的,他们时刻将他人的感受放在心上,尽可能理解他们的处境。
3
2条建议,让你更好地把握社交的分寸。
1、守住社交的边界
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一个理论,叫做课题分离。
指的是要想解决好人际关系的烦恼,就要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他人的课题。我只负责把我的事情做好,而你也只负责把你的事情做好。
具体一点说,怎么辨别一件事是你的课题还是他人的课题呢?
这里有两个原则供参考:
①先看这件事的结果由谁来承担
②再看这件事由谁去做
如此说来就很明显了,上述事例中,新员工才是决定是否请客的人。任何他人的干预都是越界。
所以,学会分清自己的事,专心做自己的事,尽可能不去干预别人的事,这就是保持界限。
2、尊重他人的选择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定义了何为真正的尊重:
“尊重意味着关注对方应该按照自身的本性成长和表现。
因而,尊重也包含着不能利用对方的意思。我希望被爱的人以他自己的方式和为了自己去成长,去表现,而不是服务于我的目的。”
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由不同原生家庭信念、不同成长经历和不同学识背景等所构造的个体。
说到底,你没有经历过他人的人生,你也无权干涉他人的喜好、想法和三观。
孟非曾说过一句话:
“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在和别人的关系当中,都要学会克制自己,尽可能地考虑别人的感受,这个和虚伪没有关系。”
共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