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5岁保送清华,11年少将升中将,父亲是开国元帅,岳父是少将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无可否认家庭环境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即便是出生在优越的家庭,成功也不是既定的。自我努力与奋斗同样是塑造一个人命运的重要因素。

徐小岩,虽然拥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浸在父辈的荣光中。相反,他以顽强的毅力和勤奋的努力,为自己赢得了独立的成就。在他25岁时被保送进入清华,这并非仅仅是因为家庭的背景,更是因为他在学业上表现出色,展现了卓越的才华和学识。

1947年2月,在山西五台县,徐小岩出生了。

他的童年并非如一般人想象中的风光,相反,却是在父母的严格管理下茁壮成长。生活的起点似乎给了他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却没有多少额外的优待。

徐小岩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成长,被送进了北京西山脚下的八一小学。这是一所全日寄宿制学校,每周六天的紧张学习,只有周日才能回到家中。

每逢周六,学校门前便成了家长们的汽车展览,尤其是那些所谓的红二代,他们的出现宛若清朝末年八旗子弟般,与其他平凡孩子形成了尖锐的对照。

这一景象在年长一辈人眼中却激起了波澜。他们对于这种明显的阶层差异感到忧心忡忡,担忧这些孩子最终会沦为新时代的“八旗子弟”,因此,他们倡议尽量减少使用汽车接送孩子,以免加剧阶层间的隔阂。遵循这一建议,徐小岩与他的朋友们开始了结伴同行的日子,不惜每次徒步跋涉数十公里至学校。

尽管路途遥远且充满艰辛,徐小岩却始终没有半点怨言。在他眼中,这不过是成长路上的一段必经之路,一种必须面对的自然现实。

之后,徐小岩深受父亲的科技影响。从小就对科研充满兴趣,和二姐徐鲁溪一起,他们将科学视为毕生的奋斗目标。

中学毕业,他被派往山东石岛,成为了一名海军士兵。

在这里,徐小岩不得不放弃心心念念的科研梦想。而在经历了四年的海军生活后,徐小岩的命运迎来了转机。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他被保送进入了清华大学,进入计算机系的学府。这一次的机会,是他回到科研道路上的起点。

毕业后,徐小岩并没有止步于国内。他踏上了征程,前往加拿大,攻读了计算机硕士学位。

拿到硕士文凭后,徐小岩选择回到祖国。他加入了第二炮兵某研究所。

而在一次国际科技交流中,有位外国专家直言不讳地对钱伟长说:“只有拼音文字才能救中国,因为汉字无法进入电脑。”这样的言论在国内外都引起轩然大波,甚至有人在《语文现代化》上宣称:“方块汉字在电子计算机上遇到的困难,好像一个行将就木的衰老病人。”

对于这样的质疑,钱伟长、徐小岩等人深感难受,心中升起一股决心。他们誓言要攻克计算机不能使用汉字的难题。于是,一场汉字计算机的研制之旅开始了。

在无数次的失败和努力之后,徐小岩所在的小组终于攻克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难题,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代汉字计算机。这个成果不仅填补了世界上的空白,更让其他国家看到了计算机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希望。

第一代汉字计算机投入实际使用后,迅速应用于军事训练和作战。随着无数次的优化,中国的汉字计算机技术逐渐成熟,为军队通信和指挥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徐小岩等人成为这场科技革命的奠基者,他们的坚持和努力为中国在计算机领域崛起奠定了基石。

之后,徐小岩,凭借其非凡的才华与显著的科研成就,迅速获得了晋升,荣耀加冕为少将。随着生活步入稍微安逸的轨道,他感觉时机已经成熟,可以开始寻找人生伴侣。

恰逢此时,一位年轻女士走入了他的生活,为他带来了新的希望与喜悦。这位女士之父,王英高,同样是我国享有盛誉的少将,两家人的背景与理念不谋而合,使得徐小岩与这位少女之间的情感迅速升温,终结于深厚的爱情。

有了这位才华横溢且贤惠的伴侣相伴,徐小岩在科研领域的创新与成就更加显著。在随后的11年中,他的职位从少将升至中将,成就斐然。

可以说,徐小岩,身为徐帅的儿子,却并未沾染一丝不良习气,这在当时可谓是非常难得的。

而在成就辉煌之后,徐小岩始终保持着一颗纯真的初心,时刻牢记着父母传承下来的做人宗旨。他并没有因为功成名就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反而更加坚守着对品德的追求。

正如徐小岩所言:“黄埔军校的大门上挂着一副对联,写着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这句话,今天我们共产党的干部都应该做到。”这并非空谈,而是他自己的人生信条。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