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网络安全已成为全球政治博弈的新战场

当美国微软公司揭露了一个名为“伏特台风”的黑客组织,并将之与中国背景相联系后,这个看不见硝烟的网络战争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后,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表示,中国在美国本土关键基础设施的内部网络中植入恶意软件的,对美国构成了明显的国家安全威胁。这样的指控引起了全球的瞩目。

那么,面对如此针对性强烈的指控,中国是如何处理的呢?

一,在外交层面上,中国坚决地反击了这种指控。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明确表示,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并且依法打击一切形式的网络攻击行为,对于美方在无证据的情况下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并抹黑中国,是在混淆是非。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强调了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并表示将坚定反对任何没有经过证实的指责。这种立场强烈而明确,既显示出中国对于公平正义的坚守,也表明了中国对网络安全严肃认真的态度。

二,在技术层面上,中国没有选择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出击。中国利用了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360数字安全集团的技术力量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调查。

经过对外媒所引用的技术报告和恶意程序样本进行分析,中国的技术团队发现“伏特台风”的所谓“中国政府支持背景”纯属栽赃陷害,其目的是为了打压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发展。

日前,媒体披露称,中国的技术人员在对相关信息进行了细致的溯源分析后,发现美国所发布的“伏特台风”组织,与微软及五眼联盟预警通报里提到的恶意程序样本和技术特征并不吻合。

这表明美方的报告缺乏确凿的证据链,未能构成有力证明,中国的表述则是精确且有力的回击,那就是“伏特台风”组织与我们无关!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政府为何要将“伏特台风”嫁祸于中国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美国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微软和流明科技公司为例,它们在2023年初就获得了与美国国防相关的重大合同。

这类大额合同往往让企业成为政府行为的“放大器”,在政府需要营造某种舆论或政策倾向时,扮演关键角色。在这样的合作下,就有可能出现对中国网络威胁的持续强调,并将之用作为加强网络防御预算的依据。

其次,我们不能忽视的是预算制定与政治议程的相互推动。美国总统每年需向国会提出下一财政年度的预算报告,这给予行政部门极大的操纵空间以满足特定的政策议程。

2025财年预算申请展示出此类政策驱动的典型例子,其中民事行政部门和机构的网络安全预算达到了130亿美元,相较于2024财年增长了10%。

显然,这一增幅不仅反映了对网络安全领域的普遍重视,也可能暗含着高层对某些外部威胁(特指中国)政治化表述的回应。即使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强化"外部威胁"的叙事来合法化、增量化网络安全的巨额支出,以此实现预算的顺利通过。

最后,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选举考量与对外强硬政策的双赢关系。在国际政治中,形象塑造及对外政策总是与国内政治紧密相连。特别是在选举季,每个政客都试图通过手段博取眼球,积聚政治资本。

抓住或夸大“中国威胁”能够有效地调动民众的情绪,帮助候选人在保持强硬外交政策立场的同时,增加自己的政治吸引力。

因此,中国被塑造成网络攻击的“替罪羊”或根源,在某种程度上是出于政治利益考量。美国的两党政治环境使得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都有动机在中国问题上显示硬气,以确保不在选举中因缺乏国家安全立场而损失选票。

综上可见,美国政府利用“中国威胁”以实现多方面利益的动机十分明显,这并非只是简单的防御行为,而是深层次的地缘政治博弈和国内政治斗争的一部分。

当然,无论无论美方接下来打什么牌,中国一定会奉陪到底,维护国家利益的信念不容一丝一毫的动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