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十二兵团司令官黄维的一生,恐怕多数人都会想到书呆子一词。

说来也是,在国军诸多将领中,大家都知道粟裕的能力,所以只要粟裕摆出“围点打援”的姿态,大家都怕的要死,肯定磨磨蹭蹭,不想去送死。

可是这个书呆子黄维却不一样,他原本最远离战场,但因为蒋介石的一纸命令居然跨越大半个战场赶来送死,结果被中野和华野包围消灭,成为了淮海战役中最奇葩的一幕。

不过,虽然黄维这个人以书呆子著名,但是他的这种所谓的书呆子气质,在前期还是给他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根据资料记载:黄维小时候家庭比较贫困,也许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所以他从小就比较沉默,性格也显得有些呆板。

不过他的这种呆板似乎和电影中的阿甘一样,让他做事情格外专注,再加上天资聪颖,所以从小成绩就非常优秀,在毕业后,就担任了小学教员。

后来因为天下大乱,黄维听说黄埔军校的大名,于是决心加入黄埔军校。

有意思的事,黄维最开始还没有找到门路,只是恰巧遇到了同乡方志敏,在方志敏的介绍下,之后又得到了中共党员赵醒生的安排,才被推荐加入国民党。

不得不说,这一幕颇具有戏剧性,因为未来方志敏会牺牲在国民党的手中,而这位后来号称国民党的死硬派人物,黄维去又是他介绍去的,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不真实。

来到黄埔军校后,黄维继续发挥“书呆子”精神,读书很刻苦,学起理论来也相当不错。后来黄埔学生参加东征、北伐,黄维都积极参与其中,而且表现相当亮眼。

其实对于这一点,在黄埔一到第六期之间都没得说,毕竟大家都是热血好青年,当然也牺牲了数百位学生,至于那些活下来的,则多数都成为后来的名将。

很明显黄维是运气比较好的一类人,他没有倒在战场上,还因为战功被提拔为营长。不过在那个迫切需要站队的年代,黄维也不得不选择自己的依靠。

不知道说他是幸运还是不幸运,他得到命中贵人的帮助,这个人就是18军军长陈诚。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他将来是蒋介石的心腹,只要投靠了他,未来在国民党的圈子里必定飞黄腾达。

面对陈诚抛来的橄榄枝,黄维毫不犹豫接受了,随后被提拔为第十八军第31旅旅长。那一年黄维才27岁,还是英姿勃发的年纪。

在北伐中途,蒋介石发动政变,国共彻底决裂。黄维加入国民党一方,而当初推荐他的方志敏则坚定的跟着党走。

但历史变化无常,很快抗战爆发,原本在德国留学的黄维不得不再次归国,而且立刻被任命为第十八军67师师长。

在抗战期间,黄维表现的也还算不错,他手下的402团在他的命令下死守上海苏州河南岸八字桥和厅头镇,全团就地阵亡,无一人活着撤出阵地。

凭借这个强硬表现,黄维再次得到提拔,成为第五十四军军长。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黄维走错了路,但是他死板的性格却也给他留下了一丝人性的光辉。

例如有一次他发现军粮里掺沙子,立即去找顶头上司关麟征反映此事,因为关麟征、陈诚两个人不对付,所以黄维遭到了百般刁难。然而这个书呆子居然丝毫不怕何应钦、关麟征,为了争这一口气辞官回家不干了。

应该说这份骨气还是不错的,所以他也得到了不少士兵的拥戴。

事实上除了这一案例以外,黄维还做过多次公正的事,例如他严格禁止贪污受贿,陪同士兵一起摸爬滚打,严令禁止辱骂打罚知识青年士兵......

这些都让他在官兵心目中树立了一个极好的形象,在国民党中有些鹤立鸡群。

后来解放战争爆发,他被蒋介石拉过来担任第十二兵团司令,当时其实他不想就任此职,但蒋介石坚持,他也只能选择出战。

不过在战斗前,他表示:一旦打完了仗,他就将司令的职务让给别人,自己继续回去教书。这番表态虽然在外人看来有些惺惺作态,但黄维此举的确符合他书呆子的形象。

再然后就是淮海战役中的经典场面,黄维明明摆好阵势和解放军进行博弈,但蒋介石一个电话就让他跨越大半个战场去拯救黄百韬。

要是一般人肯定磕磕碰碰,走走停停,毕竟谁都不敢去招惹粟裕。可黄维就是这个性格,他毫不犹豫、也毫不停留的带着军队,紧赶慢赶到了战场上。

可他到来的时候,黄百韬兵团刚好被消灭,所以自己被围了,再然后便全军覆没。

因为性格使然,黄维一直不承认自己的失败,也拒绝对蒋介石的否定,甚至进了功德林监狱后,他还留起了胡子,准备学“于谦”。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军开始了决战之后的改造,准备把所有的国民党俘虏——高级军官全部转化为人民的一员。

在这一过程中,我党付出了很大代价与耐心,但最终包括杜聿明、沈醉在内的人员,基本上都被改造成功,并且开始为抗美援朝战争出谋划策。

只有黄维这个书呆子死硬到底,认为自己要绝对忠诚一人,不得三心二意。

可是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过去的执着是为革命、抗战,所以他获得了荣誉。而今他的执着是以人民为敌,是有历史的方向相抗,所以他越来越痛苦,越来越绝望,甚至只能通过动机来麻痹自己。

这种执着,给他的家人也带来了一定压力,他的妻子得了精神病,后来去世了。而他的弟弟黄淮更是因为他的缘故,在镇反中离开......

这一切黄维都不知道,但他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自己的内心却依旧顽强抵抗着,要坚持一种所谓的忠诚。最终黄维还是放下一切,成为最后一批被特赦的人,过起平凡日子。

可当他再次回来后,他发现自己的固执犯了太多错,妻子走了,他过继的弟弟也没了。

看着眼前这血淋淋的事实,黄维最后的一丝心气也消失了,这个执着了一辈子的书呆子不再呆了,他转而投入到为新中国的建设中,为自己的前半辈子赎罪。

当然,出于对弟弟的愧疚,当他得到政府的重用后,他承担起两个侄子的抚养任务,而且还将主屋平分成4份,给两个侄子一人一份,然后又让兄弟几人从每年的租金中抽出一份给残疾的侄女。

在之后的日子里,黄维十年如一日地照顾着黄淮的后人,一直到他们独立成人。

举报/反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