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首艘弹射型航母福建舰已经圆满完成第一次航行试验,并对舰上动力、电力等分系统进行了高强度测试,最终达到了预期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福建舰采用的新一代电磁阻拦系统更是首次公开亮相。

(福建舰)

我们知道,航空母舰是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手段的水面舰艇,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军事实力、科技能力的重要象征,而航空保障系统则决定了舰载机的出动回收能力,并直接表现为航空母舰的实际作战能力。

我们以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日出动能力举例,该型航母在作战首日12小时内,可出动120架次舰载机,或者全天24小时可以达到日出动240架次的峰值。在作战行动的前4天,平均每天可保持日均230架次的极限出勤率。在实际任务中,“尼米兹”级航母平均每日可以出动140架至160架次的舰载机。

而美军最新的“福特”级航母据称最高可持续30天,每天12小时出动回收220架次,或持续4天每24小时连续作业出动回收310架次。美军航母为什么能实现如此规模的出动回收能力呢?主要原因是因为美军采用了更加先进的航空保障系统,这套系统包括舰载机调运、着舰引导、弹射起飞、阻拦回收、弹药贮运、舰面保障等众多子系统。

(福建舰上的新技术非常多,令人叹为观止)

这其中电磁弹射起飞和电磁阻拦回收系统,是决定舰载机起降回收效率的决定性因素。两年,福建舰上的电磁弹射起飞和电磁阻拦回收系统的“横空出世”,立即引发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就是因为我们在新一代舰载机起降和阻拦回收技术领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不仅一步跃升至与美军同等的技术水平线上,而且还在局部领域有所超越和提升。

事实上,让舰载机不仅要“起得来,降得下”,而且还要“起得快,收得快”,这是福建舰同样也要解决的关键难题,我们从最近公布的福建舰海上试验图像可以观察到,福建舰采用了4道电磁阻拦索,这比美国“福特”级航母的3道电磁阻拦索多出来一条。这其中,一方面有我国在新一代先进阻拦装置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心得,另一方面是我军对美军舰载机阻拦技术和使用经验的全面总结吸收。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舰进行舰载机的降落、起飞和复位过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到不同型号、起飞质量和作战任务的舰载机冲索速度,以及受到外界气象条件干扰等多重复杂情况。采用传统机械式的阻拦装置,其阻拦性能受限于机械装置的局限,无法起降更高能级的大型航空器,然而,新型的电磁阻拦系统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福建舰的4条阻拦索清晰可见)

据美国媒体报道,相比于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使用的传统液压机械阻拦装置,福建舰的电磁阻拦装置,其阻拦舰载机的使用范围更广,且在阻拦舰载机过程中可采用“闭环控制”策略,能够显著降低阻拦过程中的峰均力比,继而提高整个阻拦系统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换句话说,福建舰的电磁阻拦装置完全采用专用阻拦电机作为阻拦过程的调节及吸能核心部件,这种新技术让福建舰上的阻拦装置,可以充分利用相关电机,能够随时精确可控的优点,实现在舰载机阻拦过程中,对其阻拦轨迹进行实时、高效、节能、闭环调节。

简单讲,电磁阻拦装置由于其采用阻拦电机作为主要吸能手段,在阻拦舰载机时可以随时进行“自适应调节”,这是传统液压阻拦装置所无法达到的。

(“藏”在飞行甲板下的阻拦索)

在福建舰上,着舰的舰载机冲索后,会继续拉动飞行甲板上的阻拦索向前运动,进而通过阻拦索和滑轮索带动飞行甲板下的索轮鼓旋转放绳。在此期间,福建舰上的阻拦装置可以通过对阻拦电机施加反向的阻力转矩,以快速吸收舰载机着舰时向前的巨大动能,使得舰载机在给定的降落距离内瞬间制动下来,继而可以快速高效让舰载机安全着舰。

在这里,必须指出一点,采用新型电磁阻拦装置之后,福建舰可以随时起降更加先进且起飞质量大型化的舰载机,完全无需为液压阻拦装置存在阻拦质量上限而调整舰载机原始设计,这一点,是美军“尼米兹”级航母根本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

(福建舰雄姿)

而且,由于福建舰上的电磁阻拦装置,具备阻拦过程中全程精确可控的优点,继而可以灵活地改变阻拦电机对外的输出转矩,最终可以最大限度减低阻拦索疲劳失效问题。

与此同时,根据美军“福特”级航母上频繁出现的冲索失效问题,福建舰还专门设置了第4道阻拦索,从而为舰载机着舰过程中预留了更大安全空间,也就是在舰载机无法勾住第2道和第3道阻拦索的情况下,第4道阻拦索增加了舰载机着舰的容错率。更重要的是,第4道阻拦索为起降更大型的舰载无人机或无人轰炸机预留了拓展空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