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设”一词指的是人物形象的设定,一般指的是正面积极的形象,而“人设崩塌”就是指人物原本的形象和某些事情的做法完全不符,导致大家原本对于这人的良好印象被颠覆。如果说“人设崩塌”的事情在哪里发生的最多? 毫无疑问就是娱乐圈,明星大都给自己设立良好的人设,但总是因为私底下事情的曝光导致颠覆人们一直以来的印象,包括原本设定的爱家顾家,但却曝出“出轨门”等事情;亦或者原本设定的遵纪守法,却被曝出“偷税漏税”等等。那在古时候,是否也存在人设崩塌的情况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其一就是《悯农》的作者李绅,他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至今依然是劝诫人们珍惜粮食的显著标语,我们从诗中也不难想象作者李绅应该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读书人。然而历史现实当中的李绅却并非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珍惜粮食、忧心百姓,反而是一贯以来都以奢靡生活为主,浪费粮食。 早年时期的他也许是一位有着崇高理想的青年,但是在官场上的多年经历,让他忘记了自己原本的初心,成为了一心追去仕途、追求权力的野心政治家,他的后半生基本上都处于李牛党政之间的争端当中,算不上是农民的代言人。

虽然他的行径还算不上是贪官污吏,但是最终其结局却也让人咋舌,“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这种情况的出现毫无疑问是在说明他在李牛党政之争当中的影响力,因为最终自己一方的失败才导致被削去官职甚至影响到了子孙的仕途。 从他的行径当中,我们清楚他对于功名富贵的追求,对于权利的贪恋是非常浓重的,彻底偏离了我们所认为的那位为民请命的诗人,也算得上是一种人设崩塌了。

其二是清王朝的乾隆皇帝。乾隆精通汉语、蒙语、满语等多种语言,也比较擅长写诗,在他在位期间一直诗作频出,他认为自身再文治武功方面都比较擅长,所以称号自己为“十全老人”,他将自己的御书房命名为三希堂,认为自己可以天及圣人比肩。 他最为自豪的就是其审美能力,比如那款集合多国工艺及技法的大瓷瓶,一直以来都被乾隆所推崇,但这款瓷器虽然表面上色彩鲜艳浓丽,但却免不了几分艳俗。乾隆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爱好,那就是在书画作品的正中间盖章。

众所周知中国的书画作品,即使是作者进行署名盖章,一般都是在作品的左右下脚,但唯独乾隆却喜欢在中间进行盖章,这对于书画作品来说却是一种对其整体性的破坏。元朝著名画家黄公望有过一份名作《富春山居图》,但流传世间的有却有不少临摹版本。 乾隆也得到了其中一份临摹本,他却错误判断为真作,还在画作上盖上了自己的印章,但没想到后来真卷出现了,这时候乾隆却不承认自己之前的失误,反而将真品认定为伪作,以此来显示自己在文学上的见识,导致场面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除了特殊的审美风格之外,乾隆在国家治理方面也并没有那么尽人意。在乾隆在位期间,他被称呼为十全老人以此来称赞他在边疆的十大武功,但这一系列战事当中,既有正义的也有非正义的。 事实上在康乾盛世之下,还隐藏着重重危机,所以清朝之后才逐渐走向没落,这也是因为乾隆没有将这些问题妥善处理。因此,对于乾隆的赞誉大多是过誉了,事实上乾隆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出色,这也是一种人设崩塌了。

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早在小时候就耳熟能详了,从故事当中我们了解到孔融年幼之时就懂得尊敬父母、兄长,疼爱弟弟,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但我们所不清楚的时候,孔融长大之后却演变成了一个不怎么孝顺的人。 当时孔融甚至认为孩子和母亲的关系好比瓦罐和里面盛放的物品的关系一样,一旦倒出来之后两者之间就没什么关系了,这样的言论即使是放在现在也是惊世骇俗。

当时孔融因为自己刚正不阿的性格,一直和势力庞大的曹氏作对,最终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诛杀,甚至连累了所有家人。从原来的一个让梨的孝顺孩子到之后因为不孝连累家人,导致家破人亡的结局,这样的行径无疑也是人设崩塌的一种表现了吧。 总结:在环境的不断变化当中,自身的性格、心境等方面也许确实难免会受到影响,但坚持自己内心深处最基本的原则不动摇,这才是保持初心的最好方式,自然而然也就避免了人设崩塌情况的出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