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京东集团及其创始人刘强东频频登上热搜。
先是有媒体报道称,针对近期员工代打卡已形成产业链的问题,京东内部调查,每个月有1.4万人次找人代打卡,更有员工一年里代打卡近百天。
在此背景下,刘强东在高管会上直言,“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毫不掩饰地向“大企业病”与“躺平”员工开刀。
在纠正企业作风的同时,5月27日,京东集团又发布消息称,自2024年7月1日起,通过一年半时间,京东采销年度固定薪酬由16薪提升至20薪,业绩激励上不封顶!
奖优惩劣,这就是此次京东改革的整体逻辑。一惩一奖之间,向外界传递了一家企业痛定思痛的改革决心,也让公众强烈感受到了创始人所释放的危机感。
刘强东的一些话被好事者冠以“狼性”之名,但客观而言,评价一家企业及其创始人的言行举止,不能脱离社会常识与现实语境。
拿舆论场热议的治理代打卡行为来说,代打卡在任何一家企业那里,都是违纪行为,是无法被容忍的。企业有企业的规章制度,员工入职,就代表认可了这套行为规范。如果逃避打卡,或者弄虚作假,就会被企业认为是对合同约定的背叛,成熟的管理者不会无动于衷。
尽管在ESG理念普遍流行且已被广泛认同的背景下,用纯粹功利的思维来定义企业与员工的雇佣关系已经不合时宜,但“企业支付工资购买员工劳动”这个契约本质没有变。企业按照约定标准给了员工相应的待遇,后者选择“躺平”就是不道义的。
所以,评价企业内部的管理行为,应该始终秉持零度视角,认识到商业世界是复杂的,企业竞争是残酷的。很多时候,外界看到企业裁员就断定其德行有亏,是在剥削员工,甚至将管理者斥为“买办”“资本家”,这恰恰是一种脱离现实地表的狭隘之见,充满着想象与无知。
这当然不是为企业辩护,我们应该始终站在公义的一边:如果企业的不法行为侵犯了员工权益,我们就应该支持员工积极维权,企业也该受到批评与惩罚。但是,对待企业行为,也要努力摆脱先入为主的道德视角,宜以一种理性务实的态度,去对待商业与在商海中搏击的企业家。
当下,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经济的温度。从经济大环境而言,我国人口红利骤减,国际经贸往来不确定性增加,叠加三年疫情冲击,经济复苏面临严峻形势。互联网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消费预期偏弱,同样会传导到互联网企业经营基本面上。
实事求是地说,各家互联网大厂日子都不好过。近年来,大厂们在经历多年高速增长之后,也迎来对公司发展的反思与调整,危机感应当说不专属于哪一家,向“大企业病”开刀的也并不只有京东。
企业策略的调整,代表着对某一阶段市场的认知。眼下互联网行业的市场环境正在急剧变化,抱持旧有视角刻舟求剑已经行不通了。秉持长期主义才能自我造血,这必然离不开组织的改进与优化。
对正在采取雷霆行动的京东来说,如果“每个月有1.4万人次找人代打卡”这个数据属实的话,那这无疑是对公司利益的巨大蚕食。这不仅是对其他勤恳工作的员工的不公,也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造成人浮于事、竞相“躺平”的不利局面。显然,这对一家成长中的企业而言是一种灾难。
平心而论,刘强东对京东员工是很讲情义的,企业有奖惩机制和汰换机制也属正常。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刘强东这一波有奖有罚,对于保持企业的拼搏精神很有必要。
因此,不论这家企业是严查打卡造假,还是重申“战斗战斗、只做第一”的拼搏精神,都是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正常调整策略。
纠正不正之风,大力奖赏能干事、肯干事的员工,从公司层面而言是夯实企业长期发展的根基,对每一个员工来说,也是实实在在的利好。企业与员工唇齿相依、休戚与共,这是现代商业文明最简单朴素的道理。
企业是社会的器官,折射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我国当前正处于应对国内外复杂局面关键时期,各个行业都需要踏实而肯奋斗的人,时代呼唤干事创业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用实际行动宣告着“奋斗不躺平”的人生理念,每个职场人亦需摆脱消极姿态,诚实面对这个世界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努力拼搏奋斗,为个人与社会创造美好价值。
撰稿 / 言意(媒体人)
编辑 / 何睿
校对 / 刘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