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别说开车,就是能坐一会儿车,那就很荣幸了。别人都是羡慕的不得了。那时职业司机有句口头禅;汽车一响,黄金万两,七十年代我开的是南京跃进,八十年代开的是解放,虽然辛苦,但非常快乐。开过老解放牌汽车现在基本上都退休了,那时辛苦快乐,满满的回忆!那年代:司机、医生、猪肉佬。司机排第一位,可见社会地位真的高。那个年代方向盘一转,给个县长都不换,吃香啊!


       但那时的驾驶员真是光会开车不行,在驾校就学驾驶员素质,修车,装配车技术,那时候学车没驾校,跟随师傅半年实践中教,考上驾照还有实习期。那时候的驾照很难考.有计划的.百分之零点几.我参加过考试.73个人.只考上了6人.就是汽车到车最难.因为.有过桥的一段.当时车是解放车.方向盘很重。没有力气就打不动,不像现在的车,方向盘都有助力,一个指头都行!那时汽车质量差,沙子公路又很窄,两车相会必减速,沙子公路刹车性能又很差,行车安全牢记在心,职业道德必须佳。


       过去开车是苦活,早上烤油底,摇车,加水,车上带油桶司机用管子吸油,在荒野遇上恶劣天气还有生命危险。当时还没有转向灯,是驾驶室玻璃上有一箭头灯,左转用手扭箭头向左,右转向右。八六年以前,车辆归交通局管,车管所是交通局的,八六年以后归公安局了。


       当时必须单位有车缺人,领导审查,单位政审,体检包括身高,体重,视力,色觉,嗅觉,听力,两手握力,两腿等长等,不是一般的难。我七十年代,开大货车的,当时的确很牛,比厂长的工资还高,那时候很多人最大的愿望就进车队开车,所以都找人托关系,把自己的孩子弄进车队开车,一旦进入车队,就跟考入大学一样,令人羡慕,车轮一转,吃香的喝辣的,外快不断,坐车人,连问几声,师傅,你车上有没有人,把我拉上吧,司机连眼皮都不抬,满啦,有人啦!


       你要坐车,先给人家吃饭,吃肉,喝啤酒,这样的话,自己很痛快,坐车,走,一路给司机点烟,走到半路上停车吃饭,你给买单,这样司机很高兴,下一次你再坐车,司机会很痛快答应,你还要把车票买上,这钱就成了司机的外快,这样的工作,比场长还要牛,你说你不令人羡慕吗,家有光宗耀祖,一家人美就别提了,司机一上路,那个心情一个畅快,就跟开了飞机似的,谁也不认识,有时候连自己亲戚,坐车能推就推,因为亲戚坐车,没有外快可捞,你还得要管他吃喝,司机能推就推。这就是当时司机日常生活的一面。


       老式解放牌货车的外观造型还怪好看的,我认为不丑。只是这样的车性能与现在的大货车没法比了。假如,仍然按老式解放牌货车造型,按新式车的性能制造的货车不知可否?
       岂止八十年代:卡车驾驶员从建国那一天始到九零年代就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卡车的存在,小时进城要走几十公里整整一天,城乡之间没有公交,六十年代始每天有一班车,二十来个座位,过时不候,不到一块钱的车费在那时可不是小数,当时的人们几十块钱可以养话一大家老小,谁能舍得花这笔钱去座车,走一整天进趟城几近人皆共途,此时若能认识某位司机乘上卡车那可是一件体面荣幸的美丽,但需求人人都有,车辆就那么几台,这样的幸运概率距离现实时常渺茫,人们时常在长途跋涉的路上看着擦身而驶去的卡车而暇想希望,然后在现实中埋头赶路。


       若要带农产品走亲访友那沉重的口袋在几十公里的路上可不是小事,所以人人都以能认识巴结卡车司机为荣幸,这实在是明摆的福祉,但真有幸沾光的人只能是很小的百分比,此时若听说谁能认识某位司机,大家都会投去羡慕的眼光。卡车驾驶员不论走到哪里都是众星拱月,人人敬“业“,直到上世纪末才逐渐淡化消失。
       七十年代的司机,遵守交通规则和操作规程,把安全驾驶放在第一位,路上司机互相帮助,交通监理也以宣传教育为主,非常怀念那个年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