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电影票房,向来牵动人心。 香港影坛昔年的双周一成,当下的五大巨头,内地影坛的吴京、沈腾、王宝强和黄渤,甚至是不知不觉中成长起来的董成鹏,他们的地位,皆以商业票房做底。 但与之同时,票房数据又非单一因素可决。 比如喜剧与动作、特效电影,就尤其容易拿到高票房,警匪及其余电影次之,小众、现实和文艺题材更次之。 又比如投资规模与宣发成本,决定电影的演员阵容、档期选择、排片率和宣传、票补力度。 甚至有时候,舆论倾向也可以影响一部电影的票房走势。 所以,遗珠难免。

十亿票房,或可称作商业电影票房的一个“门槛”。 因为以内地票房来讲,撇开《长津湖》、《哪吒之魔童降世》、《战狼2》和《美人鱼》、《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等现象级作品,也不考虑喜剧题材优势或者是营销、话题类型电影,其余类型片,能破十亿票房,已经算是“大爆”。 在香港电影人的角度来说,迄今为止,总计有八部电影越过了这个“门槛”。 虽则口碑不一,但也能拿得出手。 而内地市场的“十亿”年代,始于2012年,以一部《人再囧途之泰囧》为标志,开始步步走高,故本文的回溯和探求,也将以此为基。 这一年,香港电影的“救市”之作,是《寒战》。 它撬动了港片“后黄金年代”的车轮。

票房这件事,向来颇为“奇诡”。 比如香港票房,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冲破百万关口,经过数十年时间的发展,不断走高,期间有《师弟出马》、《最佳拍档》、《福星高照》、《赌圣》、《赌神2》、《少林足球》、《功夫》和《寒战2》,以及《明日战记》、《毒舌律师》等电影,陆续打破和创下票房纪录。 又比如内地票房。 强如《功夫》、《天下无贼》和《十面埋伏》、《英雄》等豪华大制作电影,也皆只在一亿和两亿层级徘徊。 而当《人再囧途之泰囧》冲破十亿票房之后,接连就见《西游·降魔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和《心花怒放》步入“十亿俱乐部”,而后是《捉妖记》破二十亿、《美人鱼》破三十亿。 当时大家或都以为,三十亿票房这个数字或许已经是极限,不知何日才会告破。 但仅一年之隔,一部《战狼2,》就悍然冲破五十亿票房。 至此,数十亿级的票房,似乎就已经是内地电影市场上稀松平常之事。 其实上述票房跃进案例,也几乎并无什么事前的征兆。 香港电影,当然亦同期上行。

回到《寒战》。 除了夺得香港票房年冠、刷新港片在内地的票房纪录,以及横扫香港电影金像奖之外,还有一个颇为有趣的地方。 电影的投资其实并不大。 安乐电影本身在成本控制上很谨慎,加上是两位新导演的作品,而郭富城也与老板江志强相熟,一友情价出演,梁家辉的片酬也并不高,故这部《寒战》总投资仅2500万。 但投资回报非常高。 仅以香港和内地票房来看,二者相加就已经接近三亿票房。 一直以来都有的一种声音,也就是说,“撇开喜剧加成,《人再囧途之泰囧》能不能在电影品质上,与《寒战》一较高下?” 这很有意思。

个人来看。 虽则,正剧与谐剧不好比较。 但《人再囧途之泰囧》,更近“爆米花”影片的定位,它就是奔着让观众“取乐”去的,而《寒战》,纵然也有警匪题材的商业性,但很显然不止于此。 它是一部“野心”之作。 大略就体现在,编剧、叙事和悬疑的严密逻辑性,人物设定、角色演绎的层次感和艺术性,乃及警队职责、法治、精神等元素的植入。 所以若认为《寒战》品质高于《人再囧途之泰囧》,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回头看当年票房。 在2012年,《寒战》票房仅排在当年的第十七位,但若回退一年,可以跃进到第九位。 而《寒战》在品质的基础上,基于警匪、权斗和悬疑反转等要素,其娱乐指数也并不低,故而必然就有资格,被称作商业票房的“遗珠”。 当然,还可以加上《寒战2》。

余者何如? 其后港片,十亿之下,也陆续有《一代宗师》、《盲探》、《扫毒》、《风暴》、《澳门风云》、《窃听风云3》、《反贪风暴》、《澳门风云2》、《杀破狼2》、《使徒行者》、《追龙》和《拆弹专家》等等。 综合而论,似乎没有任何一部港式商业电影,可再被称作票房“遗珠”。 而反过来考虑,喧嚣过后,唯品质可以留存。 这或才是,“遗珠”一词的真谛。 故请重视作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