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了达到霸权目的,没少搞各种颠覆活动,频繁支持他国的暴乱活动,还将动乱称为:“美丽的风景线”。如今的局势是美国各地都在上演美丽风景线,美国大学生发起抗议以色列,声援巴勒斯坦独立的活动,在大学内连续进行抗议,引发美国当局镇压活动。
美媒:伊朗系支援了美国学生军
目前大学生抗议活动已经扩散到几十所大学,全部都是美国知名大学,已经有了一定的组织,可以称为:学生军,公然与警察对抗,人们可以看到!学生军与警察开打,还扩散到西方国家,已经有了国际影响力。
4月25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卡纳尼就“美国大学生抗议”发表讲话:“世界已经觉醒啦。”并谴责称:“美国当局这些行为,引发了世界人民的担忧”,批评美国当局对美国大学生进行的残酷血腥镇压,大规模逮捕。伊朗外交部发言人相关的说法,被美国媒体称为:伊朗系支援了美国学生军,压根没有想到,这是伊朗扔出回旋镖,一个相当有故事的事情。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
美国喜欢支持别国暴乱,进行颠覆活动,伊朗就是美国重点关照的对象,每当伊朗国内出点什么问题,美国总会在第一时间进行谴责,在许多事件背后又可以看到美国与以色列的影子,如今轮到美国发生乱子,伊朗可以把美国当初指责伊朗的东西,直接打包还回去了!美国自己的回旋镖,打到了自己身上。
现在学生只是和平抗议,还没有演变成激烈对抗
当然了,伊朗的表态不可能在西方舆论中传播,压根不敢报道。只要没有人能看得到,那么就算没有发生过,这就是典型的美式掩盖法,美国制造的谎言终有被拆穿的一天。美国大学生为巴勒斯坦声援,本质为正义发声的,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难被全世界看见,美国大学不愿意装成看不到的样子,以和平抗议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可惜其意图与美国当局的战略不符,引发冲突,面对的是美国犹太财团威胁,美国当局的迫害。4月24日,美国众议院议长约翰逊到哥伦比亚大学,不是去调解问题,而是学校的犹太学生,批评哥伦比亚大学处理手段太怂了,并且对犹太人学生保护不力。还威胁:“如果情况得不到控制,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应该辞职,美国国民警卫队应该在合适的时机出动”
“准备好为你们的同志而战了吗?”
哥伦比亚大学等几十所美国顶级高校,都出现支持巴勒斯坦的学生,并在校园内建立“根据地”,美国警察与抗议者的冲突越来越多,被捕者也越来越多。美国以实际行动告诉人们,可以如此对待自己国家的抗议者。不仅可以暴打学生,也可以抓捕学生,还可以通过学校,采取开除的处分,想尽一切办法让大学生屈服。
“你们准备好为你们的同志而战了吗?
基本常识一项:镇压只能引发反抗了,在4月24日,有一名美国大学生用大喇叭向人们喊道:“你们准备好为你们的同志而战了吗?”一个相当值得思索的问题了,至目前为止,美国大学生们的抗议活动都是和平的,谈不上什么暴乱,只有在与警察的交锋中才是乱一点,否则秩序相当好。
但是,仅仅动口抗议是否真的有用吗?估计只能被软柿子对待了。大学生们还是加强个人防护,戴上帽子墨镜和口罩隐藏身份,准备雨伞来抵挡警察的胡椒水,准备简易盾牌或雨伞对抗警察,戴好防烟口罩,反正不要无准备了。
这一声号令,是否能成就美国的“觉醒年代”?
美国大学生都少年人却没一点锐气,完全可以组织起来反抗。目前大批警察冲入校园,以警棍暴打大学生,许多大学生被抓,但是没能阻止抗议继续。到4月24日,哥伦比亚大学生的抗议进入第8天了,或者说,镇压无效,抗议活动不仅在美国国内愈演愈烈,并蔓延至欧洲、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美国当局采取种种措施没有发挥任何效果了。
美国军警已经进入到校园了
伊朗这次终于扬眉吐气
现在的情况属于出现了历史回旋镖,当初美国怎么谴责伊朗的,这回伊朗就怎么谴责回去,伊朗力挺学生军,谴责美国镇压学生军,等于将回旋镖扔了回去,现在轮到伊朗出招,不仅可以声援支持巴勒斯坦起义的美国学生军,还可以谴责秘密抓捕,据说已有500人被抓,不仅有学生,还有老师,更有记者。
已经有不少学生被抓走
那么接下来的日子,以色列和美国都难熬。这场抗议活动,不仅让美国难堪,也无计可施,即便美国总统拜登称:“最近几天出现针对犹太人的骚扰和暴力言论,这种公然的反犹主义应受谴责,也是危险的,它在大学校园或美国的任何地方都绝对没有立足之地。”但是现实证明,想镇压下去并不容易。
美国国内的对立已经出现了
这也让以色列难受,内塔尼亚胡表示:“美国大学学生的行为必须受到谴责,一些大学的反应是可耻的!”但是到底谁可耻呢?绝对不是美国大学生,他们只是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以色列说什么也不能改变施暴的事实。
到底谁错谁对,历史会给出公证的答案
美国正在自毁形象,以前花费几十年时间,树起来的形象,正在被美国自己亲手毁掉,维持霸权越来越不现实了,美国走向衰退已经不可能避免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