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1 年,以赛车为主题的系列电影《速度与激情》脱颖而出并连续夺得多地区的票房冠军,从第一部至第八部已走过 16 个年头。多年来,该动作片用多元的文化背景、热血沸腾的飙车场景、荷尔蒙十足的猛男美女、动感酷炫的嘻哈音乐横扫影院,成为众多以赛车为主题的电影中最受欢迎的一部系列电影。

首部《速度与激情》就大获成功,仅仅用了 3800 万美元的成本在北美市场狂揽了 2 亿美元票房,《速度与激情 4》紧随其后,票房成绩上升到了 3.5 亿美元,而到了《速度与激情 7》——在全球票房竟惊人地达到了 20 亿美元,这些数据证明,《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凭着良好的口碑,在全球范围拥广泛的人气。

速度奇观电影

速度奇观电影是以速度作为影片的主题和内容,常常使用汽车这一元素作为载体来创造出令人惊叹的速度奇观,代表作品有《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极速60 秒》、《极速风流》等等。学者周宪首先提出速度奇观这一概念,并将当代电影中的奇观类型分为动作奇观、身体奇观、场面奇观和速度奇观四种。

对于速度奇观的定义他认为是:“传统叙事电影缓慢的叙事节奏已经不再适合当代观众的视觉要求,‘快看’与‘看快’构成了典型的速度奇观”,对于这一现象周宪将原因分为以下两点:一是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视觉上对速度提出了要求;二是技术的进步为人们提供了事物快速运动的视觉快感,人们心理上已不能适应节奏缓慢拖沓的传统电影,这就促使了速度奇观电影的迅速成长。

速度奇观电影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始终是由“运动”和“速度”两种元素贯穿始终。“运动”是速度奇观电影的根本属性,画面的可视性和运动性是速度奇观电影存在的必须。电影的镜头速度、景别转换、场景调度等决定了其运动特征,没有了运动,速度奇观电影也就失去了表现的功能和意义。作为此类电影的一种本质特征,“运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取景框内人和物的运动。

速度奇观电影通过画面的不断运动变换表现出被摄的主体,在封闭的景框中通过人和物的动作语言来塑造强烈的视觉奇观,画面和声音的组合对观者产生视觉冲击和心理快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叙事电影在感官上的不足;其次是摄像机的运动。

一个好的导演能够充分的运用摄像机做跟拍、快速运动等镜头,拍出具有视觉震撼力的速度奇观电影。因此运动性可以说是速度奇观电影根本属性。

《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的审美心理

替代性满足心理

弗洛伊德在 1923 年的《自我与本我》中提出“本我”、“自我”和“超我”理论。“本我”是人的本能属性,是人性追求“快乐”的本能;“超我”和“本我”是两个相反的人格,代表人性的遵守规则,自我约束;“自我”是总的统领,协调和控制“本我”和“超我”,代表“现实”人格。

“本我”由于是人追求“快乐原则”的一种人格,于是总想要不顾一切的满足自己的欲望,但这种人格会受到自我和社会的约束,常被“超我”和“自我”所压制,于是本能的欲望在得不到疏解的情况下会产生紧张和压抑的想法。人格心理为了调节这种情况会出现“移置”现象——就是“能量从一个对象改变方向注入另一个对象的过程”。

观看速度奇观电影也是同样的心理,通过画面上极速奔跑的赛车可以让观众在座位上就获取这份奔驰的快感。人类从远古开始就以机动性、敏捷性强的生物优势在优胜劣汰的大自然中生存下来,可以说追求速度是人的一种本能。

而在没有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石器时代,人类是靠快速的奔跑来移动、躲避灾害和获取猎物,当马、牛等动物作为交通工具被使用后,便出现诸如赛马等竞技比赛;而自行车、汽车的出现让人们对速度的追求到了新的一个高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来作为双腿的延伸,汽车作为当今人类出行的必备工具逐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除此之外它还能利用自身的速度感让人类满足超越肉体局限性的渴望。

人类生来就具有追求速度的本性,《速度与激情》系列尽管每一部都在数字技术或者情节叙事上有所改进,但这部系列电影从始至终都是以速度为核心,速度,是吸引广大观众的唯一卖点。像《的士速递》系列、《疯狂的麦克斯》系列等电影都是以赛车场面为核心。随着安全事故的频发,人们对速度的追求被压制,因此很多人会选择通过观看速度奇观电影的方式来释放工作、生活中内心积聚的压力、沉闷。

以观看的方式去替代飙车,从而达到释放自己,宣泄内心的目的。比起付出生命代价去追求速度来得安全而快速,因此观看速度奇观电影也是人们替代性满足心理的一种表现。

视听刺激的感知需求

人对视听层面的刺激拥有生理和心理双重的追求,可以将这种追求分为浅层次的官能需求和深层次的认知需求。

感官刺激能够激起观者的生理欲望,这是其最重要的特质。人的生理欲望是来源于人作为生物体的本能,比如身体疲惫时进行按摩,会因身体的舒展产生心理的满足;饿了吃到了食物,因消化器官和身体能量需求得到满足会产生愉悦。

作为一部以赛车为主题的电影,《速度与激情》系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充满难度和惊险度的飙车场面,同时声画组合也为营造速度奇观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速度与激情 6》中为了构造出速度奇观,时常将高速行驶的赛车与激烈的音响元素结合,打造独属电影的立体空间感。

让人胆战心惊的飙车场景配合轰鸣的螺旋桨声、尖锐的刹车声和不断扩散的爆炸声浪打造出独有的视听刺激感,令人惊奇又富于动感的视听语言增加了整个电影的冲击力。

电影速度感的心理认同

运动着的事物拥有强烈的表现力,与静物相比更能给人以视觉上的感受。速度感是一个连续的状态,我们并不能够直接的感受到速度感,它必须借助媒介才能表现出来,比如摄像设备或者剪辑速度:我们可以借助摄像机摄制周遭环境的对比或者物体行进产生的一些幅度变化来体现出速度感;也可以通过快速剪辑的方式呈现,传统的生活节奏缓慢而悠闲,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叙事电影更符合当时人们的一个生活节奏。

但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速度和效率成为人们生活的引领者,人们忙不迭的速食、速配、速效,而互联网的出现使大家提高了接收信息的速度,汽车高铁等交通工具使得整个世界的空间距离极速缩短,这种环境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和方式了开启“加速度”模式。

《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导演利用影像中速度主体的高速运动或者快速的剪辑手法来为电影“加速”,荧屏中杰森·斯坦森、范·迪塞尔这些硬汉们拳拳到肉的速度和力量感或者在危险赛道风驰电掣的画面向观众发起视听冲击,让观众产生紧张和刺激的兴奋情绪。因此符合人们的生活节奏,彰显速度感的《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能够使得观众产生心理认同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