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入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缢死于煤山东麓的一株老槐树上。李自成进城后没能找到崇祯,于是悬赏黄金万两,发动全城军民四处寻找崇祯,直到三日后崇祯的遗体才被发现。


       在崇祯皇帝的遗体上,还发现了一封他临终前所写的遗书,其中有一句“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令围观的百姓无不潸然泪下。百姓们想要好好安葬崇祯皇帝,但是李自成却不允许,命人将崇祯和周皇后的遗体摆放在东华门示众。
       过了几天,李自成可能也发现这样做不妥当,不利于安抚城中百姓的情绪,于是又命人将崇祯皇帝夫妇的遗体安葬进了田贵妃的墓中。此时距离崇祯皇帝去世已经过了半个月的时间了,前来给崇祯送葬的也只有宦官和百姓,明朝诸位大臣没有一个敢来给崇祯送行的。


       五月,清军入关,不久后清军占据京城。多尔衮的格局显然比李自成要大很多,他下令重新厚葬崇祯皇帝,并且按照礼法给崇祯皇帝上了庙号、谥号,然后将崇祯皇帝的遗体葬入了“思陵”。
       崇祯皇帝的后事处理完之后,清朝皇帝为了进一步笼络民心,下旨将吊死崇祯的那颗老槐树称为“罪槐”。在此后的数百年中,煤山的那颗老槐树一直被铁链锁住,作为它吊死天子的惩罚。直到清朝将要灭亡时,已经被铁链苦拴200多年的老槐树,才得以解脱。


       那么,崇祯之死真的是树的过错吗?从崇祯登基后的一系列表现来看,即便是没有老槐树,恐怕也会有老柳树、老杨树等着他。只不过,顺治皇帝为了笼络人心,所以才将老槐树称之为“罪槐”,还下令王公贵族途径此地时一律要下马步行。
       换句话说,老槐树无端端成为了替罪羊。可老槐树不会说话啊,即便是它有着万般委屈无奈之处,也没法向人们诉说内心的冤屈。而明朝的灭亡是多方面的原因,岂能因为崇祯皇帝死在老槐树身上,就称其为“罪槐”呢?


       况且,老槐树又不会移动,崇祯皇帝找上门吊死在它身上,它能有什么办法?这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实际上,从现有的明朝史料来看,明朝灭亡最大的责任人其实还是要归咎在崇祯皇帝身上,虽然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
       在崇祯皇帝去世之前,就曾多次对身边的随从说“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当众表示明朝衰亡的责任并不在他。后来他在煤山吊死之后,人们又从他的身上发现了一封遗书,这封遗书流传下来的有好几个版本,除了那句最著名的“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遗言之外,还有一个相同的就是崇祯在遗书中多次表达“诸臣误我”的感慨。


       反正就是一句话,对于崇祯皇帝来说,明朝灭亡这锅我不背!
       崇祯算是一位好皇帝吗?按照古代皇帝的评价标准来看,崇祯这样的亡国之君显然算不上好皇帝,就连清朝后来都将崇祯的谥号“端”改为“愍”。显然,在清朝皇帝眼中看来,崇祯这个皇帝当的确实不咋地,不然也不会落得个国破身亡的下场。
       但是崇祯自己并不这样认为,实际上崇祯一直认为自己这个皇帝当得不错。至少在李自成攻入京城之前,崇祯皇帝都认为明朝在自己的治理下大有中兴之兆。虽然这可能仅仅是大臣们传递给崇祯的错觉,可崇祯却信以为真,并且坚定地认为局势很快就能得以改变。


       中国有句俗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此崇祯看不到自己身上的过错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后人作为旁观者来说,很容易就能从史书上的记载中找到明朝灭亡的原因。换句话说,人们都是站在上帝视角看历史的,有着先天上的优势。
       毫无疑问,崇祯皇帝是一个十分勤劳的皇帝,称之为“勤政爱民”也不为过。但是崇祯的性格注定了他并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皇帝,在他十多年的皇帝生涯中,一直存在着刚愎自用、急躁多疑的性格特点。他其实和光绪皇帝很相似,空有振兴明朝的理想,却缺乏振兴明朝的手段和智慧,属于志大才疏一类的皇帝。


       实际上,崇祯年间的明朝还没有到无药可救的地步。从崇祯年间的一系列人事安排来看,倘若崇祯能明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八个字的含义,恐怕明朝也不至于落得灭亡的命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