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娜 上海报道

近年国内PE/VC行业挑战持续。

根据投中研究院数据,2023年新设基金数量同比下降4.7%,基金数量再度走低但降幅有所减小;PE/VC市场投资数量再度放缓,交易规模小幅上升;全年共415家中企实现IPO上市,PE/VC机构渗透率降至66%。

“今天的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5月8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国投资年会上,投中信息首席执行官杨晓磊勾勒了当下国内PE/VC行业全景图,并就2024年GP调研结果进行解读。

与多年前嘉宾行业论坛上畅谈投资趋势和拆解热门赛道不同,今年现场讨论的诸多话题都围绕基金管理和退出展开。

PE/VC基金亟需“去库存”

过去两年中,国内PE/VC资金多流向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为代表的科技领域,科技行业企业从A轮到B轮的时间间隔平均降幅达到1年。

2018年以来,PE/VC在IPO企业中的渗透率稳步上升,渗透率较高行业大多为“卡脖子”的重点行业。但2021年后,IPO事件数量占整体投资数量比重持续下降,PE/VC机构持有资产库存持续处于高位。

“去年随着股指的下跌,行业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赚钱效应不好,但今天已经到了流动性不足,形成‘双杀’。”在杨晓磊看来,国内政策正进一步引导长钱入市,但“去库存”仍是摆在PE/VC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PE/VC行业同时遭遇募资难和退出难,基金管理人数量也在持续减少。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数据,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到2023年12月末已减少到12893家;存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31259只,存续规模11.12万亿元;存续创业投资基金23389只,存续规模3.21万亿元。 

寻访头部GP共识

杨晓磊在现场分享了今年一季度面向50家头部机构的调研结果。一线PE/VC机构们的共识包括:VC工具已经非常本土化、行业普遍认为没有Beta、并购黄金时代来临等。

“去库存”的路径讨论被频频提及。从GP对IPO退出的预期和重视度来看,调研结果显示,过半(53%)受访者认为IPO退出收紧持续时间将超过两年,近六成(59%)受访机构最大的精力投入是在退出环节。

不应忽视的是,退出难并非中国PE/VC行业独有。曾有数据统计,美元基金10年到期能够清算只占10%,60%以上需要延期,美元创投基金普遍延长8年时间,存续周期长达8年。

在中国市场上,尽管GP们认可加大探索通过并购、回购、S交易等方式进行退出,在实操中仍面对诸多难题。杨晓磊分析说,流动性管理使得回购变成了被提到最多的话题,受访者普遍不认为S基金能根本改变退出难现状。

“对于年份(记者注: vintage year)的判断,2024年中国的年份怎么样?”他表示,尽管从募资上肯定更难,但从投资角度看仍有结构性机会。尤其从业者方面,“对于今天持币入场、带资进组的投资人来说,没有库存压力的情况下还是一个很好的强买方市场。”

有现场嘉宾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表示,市场低迷期往往是投资优质资产的好机会。回顾美国私募股权历史可以发现, 2001、2009年美国私募股权投资额大幅下降,但当年的投资多取得较好收益。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