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的建议,是出于她的立场,根据她的经验。王熙凤有自己的立场,面临自己的困境。不考虑自己的处境,照搬别人经验,那就是刻舟求剑了。

秦可卿是营缮郎秦业的女儿。秦业年近七十,还在上班,没有退休,却连儿子的学费都要“东拼西凑”,可见家境贫寒。但秦钟临死,“又记挂着父亲还有留积下的三四千两银子”,可见秦家从前也阔过的。

作品描写秦可卿卧室,风情、绮靡,并且富贵豪华。如果是穷门小户的女孩子,只凭嫁入贾府的短短几年,就能培养出这样的气质和排场吗?这也能证明秦家从前富豪过。

从前富过,现在穷了,穷到唯一的儿子的上学问题都需要救助亲家,穷到儿子的学费都“东拼西凑”(有三四千两的积蓄,但舍不得拿出来,因为一定有别的渠道可以“拼”“凑”。什么渠道呢?秦家唯一的富亲戚就是贾府。你想,你细想),穷到有“两个远房婶母并几个弟兄”只会等着分绝户家私——秦家的急遽败落,在几个细节之中,就可连缀成篇了。

因为经历了这些,所以秦可卿才会提出“多置田庄房舍地亩”的建议,以备“祭祀”“家塾”两项费用:前者是增加家族凝聚力,后者是耕读传家、教育子弟、以图东山再起。从她的经验见闻来说,这个建议是相当高明而且切合实际的。

但是贾府的情况和秦家不同。秦家人口较少,基本能够控制局面,而贾府排场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不可控的因素也很多。并且贾府的元春封妃即将到来、还没有到来,秦家的秦可卿出嫁已经好几年了。“招贵婿”会给贾府带来红利,“招贵婿”给秦家带来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

具体到王熙凤来说,她是荣国府的权力中枢,但并不是最高权力人。购买祭田之类,并不是她个人能力所及。就算真想采用秦氏建议,也得找机会向贾琏、向王夫人、向贾政“略露了个风声”,等贾政王夫人决定采纳或者否决。

那么,为什么王熙凤没有转述秦可卿的建议?她的千头万绪的困难我就不一一分析了,只举一个例子:贾母寿诞后家用吃紧,贾琏求鸳鸯偷贾母的东西出来当,鸳鸯笑他:“你倒会变法儿,亏你怎么想来!”

就算真听秦氏建议,买了祭田,到后来经济紧张了,难道不会卖田救急?贾家的祭田能可以防得住“便是有了罪,凡物皆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但能防得住自己人的变卖吗?

秦可卿的建议,适用于贾府和王熙凤吗?如果你是王熙凤,你会听、你能听秦可卿意见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