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条条大街小巷上,无数的美国人涌上街头,挥舞着手中的棍棒,疯狂敲打着所有出现在他们视线中的日本车
而在白宫门前,政客们非但不阻止民众的“暴行”,反而带头拿起了锤子,并在摄像机的注视下,将其挥向日本生产的电器
当登上巅峰的日本汽车产业,带领强大的日系产品大肆侵吞美国市场时,美国政府才如梦方醒般,掀起了抵制日货的狂潮
然而八十年代的日美汽车贸易战,最终却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几乎没有对日本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为何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人,在日系资本面前如此无力?事情,其实并非表面展现的那般简单
“美国”企业
在上一期的内容中,我已详细讲述了日本是如何在美国的扶持下,从零开始打造出世界第一的汽车王国
但美国之所以会在战后心甘情愿地引导日本经济复苏,乃至崛起,其根源在于日本实质上是美国的经济殖民地,战后建立起的几乎所有日本公司背后,都有浓重的美国资本色彩
以日本汽车工业巨头丰田为例,丰田汽车的前身、于1937年成立的“丰田汽车工业株式会社”虽然起初是一家血统纯正的日本企业
然而在二战结束后,丰田被美国资本选为重点投资对象,靠着美国的支持,丰田汽车在朝鲜战争中成为向美军供应卡车的主要制造商
来自美国的订单,也帮助丰田在五十年代初激烈的日本汽车市场中拼杀出来,然而美国资本的介入
意味着丰田在日本市场赚取的相当多的利润,最终都被拿进了美国人的腰包,这一比例有多少?
在丰田上市之前,其实并没有人知道美国人持股的具体比例,而当丰田于1999年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之后,答案揭晓
以美国为主的外国投资者,在丰田公司的股本比例合计近30%,虽然远未达到完全控制丰田公司的程度,然而作为无风险的旁观者,这一分成比例已经令几乎不插足丰田日常经营的美国人心满意足
有人会有疑问,即使以丰田为首的日本车企给美国的分成比例再高,对于美国资本家而言,也抵不过美国本土车企100%的所有权
为什么美国资本家放着自家的产业不去振兴,天天光想着帮助日本人发财?实际上,美国帮助后发者日本并非善心大发,而是希望利用日本的“低人权优势”,在冷战博弈中,压倒不听话的西欧国家
冷战博弈
早在日本被获准加入关税总协定(GATT)之前,以英国为首的国家,就明确指责“日本总是榨取廉价劳动力以扩大出口,同时侵犯专利权与商标权,来获得相对竞争对手的不公平优势”
低廉的人力成本与几乎不存在的商业道德,正是日本在经济崛起初期最大的竞争优势
英国盯上了这一点,所以极力阻挠日本加入关税总协定,而美国人虽然承认英国人的观点正确,但在他们眼里,看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在美国人的战后版图中,美国应该是西方社会当之无愧的老大,这个老大并不是欧洲国家对美国名义上的服从,而是从军事到经济到政治上的全面碾压态势
然而在冷战初期,从二战中死里逃生的英法两国虽然已不复往日,但还是希望能在美国面前保持独立性
因此对于美国而言,只有在经济上围剿欧洲国家,才能让这些硬骨头更加遵从美国的领导
但是美国本土企业相对于欧洲本土企业,又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美国人最终认为,只有让日本这个更擅长于剥削且没有什么商业道德的国家入场,才能不靠巨额补贴,就能在商业上战胜欧洲
基于这种考虑,美国在五十年代中期顶着英国的抗议,将日本拉入世界贸易体系,又不惜以自身市场份额为代价,帮助日本汽车工业从零走上世界第一
在日本汽车工业最为高歌猛进的七十年代,美国与欧洲的汽车产量出现了同步放缓,在1970年,美国汽车年产量为836万,英法德三国合计867万,日本为572万
到了十年后的1980年,美国的汽车产量下降到805万,英法德三国的汽车产量下降到861万,而日本的汽车产量在十年过去之后则暴涨到1098万
日本在十年间几乎吃掉了全球所有新增汽车市场,对于美国人而言,他们的汽车工业虽然在这十年由盈转亏,但是依靠对日本汽车的投资,美国的汽车资本实际上并没有亏损
而对面的欧洲就没这么好运了,美国之所以能把手插到日本,靠的是驻日美军对日本政府的隐形控制
受制于美国的欧洲吃不到对外投资的收益,对他们而言每一份市场规模的减少,都是实打实的损失
不过在美国,也并非所有人都是赢家,虽然汽车资本靠着对日投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但是在美国中部,大量依附于汽车工业的产业工人,要面对的却是降薪与裁员,生活崩溃的他们并没有认识到美国汽车工业的收缩,本质上是美国为获取西方霸权的一个副作用
他们认为日本肆无忌惮的破坏市场规则,大量输出产品冲击美国市场,才是导致他们生活困顿的根本原因
最终,这些人走上了街头,煽动并挑起了日美贸易战,不过对于美国政府而言,是他们为“驱虎吞狼”将日本汽车工业领到世界第一的位置,今天的种种状况,其实也只是预料之中而已
日美贸易战
随着日本登上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国的宝座,忍无可忍的美国失业工人走上街头,开始用打砸日本车的方式抗议日本的“经济入侵”
当看到事态走到这一步时,日本政府与美国政府两方,都露出了无奈的笑容,对于日本政府而言,他们深知自己在美国面前没什么独立性,日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美国战后战略安排的一环
而对于美国政府而言,自己肆无忌惮地牺牲国内产业去换取美国相对欧洲的战略优势,激起民众抗议,早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而日美双方之所以并没有慌张,只是单纯感到无奈,实际上还有另一个原因,围绕汽车的争执虽然是上世纪日美贸易战的最高潮,却并非日本与美国在冷战期间的第一次商业冲突
早在日本汽车产业崛起之前,日本的纺织品、钢铁和家用电器,就被美国政府以极其类似的套路扶持起来,并最终招致美国国内相关从业者的抵制
在前几次贸易战中,日本都是以所谓“自愿限制出口”告终,而这几个行业日后在日本的萎缩,实质上也都是其产业工人向汽车制造行业流动的结果
但是汽车产业不同于以上几个行业,汽车行业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国家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证明
当一个国家可以自主生产高端乘用车,意味着他们已经建立了矿产开采、钢铁冶炼、染料制造以及石油提纯等等一系列配套的产业工厂
在日本本土生产汽车的最高峰时期,汽车制造业其实也仅仅吸纳了数百万工人,为日本提供了15%的GDP与25%的出口额
然而围绕汽车制造业建立起来的上述产业,其吸纳产业工人数量以及创造的GDP,都占到了日本同期经济版图的半壁江山
毫无疑问,汽车制造业的爆炸式崛起,就是日本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获取发达国家地位的根本原因,而废掉汽车制造业,实际上就是彻底摧毁日本经济
日本政府当然不愿意看到这种结果,而美国资本也同样不愿意坐视日本汽车产业覆灭,可是外面的舆论需要平息,美国需要给失业工人们一个说法
最终,汽车贸易战的结局不同于前几次行业贸易战,单纯以日本所谓的限制出口收场,日美两国围绕已经极其庞大的日本汽车工业,做出了一系列精心的安排
首先,日美两国老调重弹,日本“自愿限制出口”,然而这个承诺,实际上是为下一个承诺铺路
汽车贸易战中日美两国做出的最重要决定,就是日本汽车厂商赴美投资,在美国建厂,此举表面上是日本汽车厂商拿钱为美国人提供工作,而实际上,则是日美围绕汽车产业进行的新一轮利润划分
1983年,日产汽车率先在美国建厂,1984年,丰田也迅速跟进,此外,三菱、马自达、与铃木也纷纷同美国汽车公司建立合资企业
而日本企业在美国生产汽车,名义上属于美国的汽车产量,但从结果而言有相当一部分还是会销售到日本国内,这时,第一条安排就起了效果,日本限制对美出口,但另一方面又增加进口在美国生产的“日本车”
一进一出,第一条限制实际上并没有影响到日本汽车企业的国内市场,不仅如此,日本政府还贴心地安排了最后一条策略
日本政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取消了汽车的关税,名义上是允许外国车企抢占日本市场,实际上是为在美生产的“日本车”铺路,令其可以几乎不增加成本,就能反向输出回日本国内
尾声
美日在贸易战期间的一系列安排,最终成功平息了美国国内对日货的抵制,同时也完全没有阻止日本车企的扩张
在日美汽车贸易战结束之后,全球汽车生产版图上出现了这样的奇景,日本本土汽车产量在1989年达到1350万辆的高峰,而五年后,美国汽车产量再次反超日本,重回世界第一
然而在美国生产的汽车中,将近四成都是日本车企在美生产的结果,自1979年开始,日本在近三十年时间当中,事实上从未失去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国的宝座
2008年,日本丰田汽车以897万辆的惊人数据,首次超越称霸百年的美国通用,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汽车品牌
但2008年对于日本汽车工业而言,同时也是一个盛极而衰的
转折点,当时间来到二十一世纪,美国人的庇护已经无法让日本单纯依靠恩赐而来的产业,保持发达国家的地位
中国崛起与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最终将有可能,为日本汽车工业带来一个意料之外的结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