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

小时候看父亲,如山一样高大,甚至是直耸云天。

当我们长大了,也做了父亲,慢慢知道父亲其实活得很“怂”,这不能,那不能,甚至是养家糊口,都感觉力不从心了。

事实证明,不管父亲如何做,都不会让子女满意。能够任由子女“拼爹”的的父亲,少之又少。

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父亲,一直是“底层人”,多半是以下几个原因,读懂令人流泪。

01

父亲在社会底层,赚几两碎银。

作为70后的我,在农村待了十几二十年,而父母则一辈子在农村。

老家是湘南的山旮旯,每天都在“开门见山”,出门就靠两脚走路。家和县城有五十多里路,离乡里的集市也有三里多路。

父亲有三个孩子,我是最小的。

每到开学,父亲就发愁,如何交学费?为了解决问题,父亲去石灰窑打工,不管天晴还是下雨,都是一身灰。

白色的石灰,呛得人流泪。厚厚的口罩,让人憋得难受。

除了到处寻找小工,父亲还种了五亩地,经营十多亩茶油林。

每天早出晚归,还团团转,我是看在眼里的;家里一直缺衣少食,也是事实。

为什么父亲如此努力,还是不能改变家庭的命运?家庭也不见富起来?

当我到城里工作之后,就明白了,父亲的劳动,变现能力不强。对比一下,城里的店铺老板,忙碌一天,可以赚几百元,甚至好几千;我的父亲忙碌一天,也就几十块钱。

那么,为什么父亲不去城里开店铺,不做大老板呢?父亲也想了,但是没有本钱,还摸索不到门路。父亲也害怕,借钱投资,亏本了,这辈子就负债累累,看不到阳光了。

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提出了“二八定律”。

也就是说,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

能够赚得盆满钵满的人,顶多是20%。而我们的父亲,不在占比之中,是在80%之内。

工地上,挑土的人;工厂里,打螺丝的人,当保安的人,扫地的人;农村,种地的人,放牛的人,盖房子的人......都是父亲。

忙忙碌碌一辈子,父亲最大的功劳,就是养活了儿女,也赡养了爷爷奶奶,还在老家翻新了房子。

父亲老了,也不一定会退休,还得干活,尽量不变成儿女的累赘。

02

父亲在家庭底层,拼命托举儿女。

我的父亲,没读几年书。据他自己说,也就是小学三年级的水平。

可是父亲却有一个远大的理想,要把儿女送到城里读书,上大学。

当然,我们几姐弟,并没有上大学,因为成绩决定了,还因为父亲实在是没有办法让我们去上私立的高中和大学。

看到读书的路,走不通。父亲又生一计,送了我的哥哥去学泥瓦工。

哥哥学习一年多,技术到手,从此也收入多了一些。

父亲还送我的姐姐,到隔壁的镇上去学剪头。姐姐学会了,但是没有开理发店,而是去了东莞打工。因为店里的几个同行,邀约一起去打工。

至于我,学了开车。父亲因此举债一万多,为我买了农用车。

开车一年多,农用车变卖,亏了七八千。父亲沉默了,“吧嗒”抽一口烟,觉得这条路,选错了。

那一刻,我觉得父亲是一位举重运动员,儿女就是他的“举重器材”。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姐弟都过得好多了,也在县城买房。父亲很欣慰,也鼎力支持。

在房子装修的时候,父亲带着棉被,住进毛坯房里,要帮忙挑沙子,抹石灰。

父亲说:“装修,我也不懂,打小工是会的。”

父亲的形象,和儿女比较起来,矮下去了。儿女混得比父亲好多了。

父亲没有什么文化,但是父亲懂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哪能让儿女和他一样,生活在农村,吃耕地的苦,还一直过紧巴巴的日子。

我的父亲没本事,却耗尽力量,托举儿女的诗和远方。

03

父亲习惯了沉默,父爱一直在隐形。

也许你会问,父亲在底层,为什么不怨声载道呢?

其实父亲是有牢骚的,但是不会在家里吐露,因为他是顶梁柱,哪能自己带头垮下去。

那些喜欢抱怨的父亲,你会瞧不起他,认为他太没有用了。

好父亲,就是被母亲责骂了,也会沉默,还笑一笑。自己做对了,被母亲认为是错误了,父亲而已不会争辩,甚至会低声认错。

不管父亲如何爱孩子,似乎都是不善于表达的。

相对于母亲,父亲在家里,就像一个隐形人,没有太多的存在感。因而,父亲的形象,总是低低的;爱也是低低的。

事实上,父亲更多的是,苦而不言。他是中年男人,上有老下有小,都在指望。若是他怨声载道,一大家人还能靠谁?他是心知肚明的。

叫苦有什么用?大声说“我爱你”,有什么用?不如坚持靠自己,默默走路。

作家冰心说:“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

果然如此,当儿女懂得父爱的时候,父爱就在心底爆发了,撑得人难受。

04

作家克雷洛夫说过:“埋没在底层的人才真正值得敬重,他一辈子辛勤,一辈子奔忙,不求声誉和光荣,只有一种思想给他鼓动,为公众利益而劳动。”

一个家庭里,父亲就像泥土,滋养家人。儿女都是泥土上长出的幼苗,能够长多高大,还得看泥土到底有多肥沃。

我们要相信,父亲愿意变成最肥沃的那块地,而不是一直贫瘠。只是父亲能力有限,耗尽了自己,还是达不到大家的要求。

真的不要责怪父亲在底层了,他是社会上的一粒灰尘,却是家庭的一片天。

父亲想变成一座高山,到头来却只是一个山包,理解万岁。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