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一汽解放

10月6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制作的八集工业纪录片《遗迹有奇迹》第六集《汽车风云》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聚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脉络,其中重点呈现了一汽解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展现民族汽车品牌的奋斗足迹。


从冲压车间第一次压出中国字

到换型改造的拼死一搏

从老厂房里的拆车试验

到民族品牌的创新坚守

不仅见证了

中国汽车工业的艰难创业

更藏着

数代汽车人的奉献与感动

这就是中国一汽历史文化街区


不同于常见的工业遗迹,中国一汽176公顷的老式建筑群是“活着的工业博物馆”。在档案里清晰记载着,自1953年7月的两年多时间,有26个省区市、4024名干部、数万名建设者从全国各地涌来支援中国一汽建设。

90多岁的建厂元老在片中出镜,深情讲述当年攻坚克难的建厂历程,带领观众重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驶下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也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新纪元。


1956年“解放”车下线时,群众用彩纸撒向游行队伍欢呼。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3100万辆,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连续16年居世界第一。从一无所有到结束“万国车”历史,从换型改造到智能工厂全球领先,中国一汽70年,走完了西方百年的历程。



一代代解放人接续奋斗,不懈创新,推动产品从单一型号发展为覆盖全领域的完整体系。在深耕传统业务的同时,一汽解放加速布局智能车、车联网、后市场等新业态,向绿色智能交通运输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


走进1956年建的一汽解放冲压车间,铸有蓝色俄文标识的冲压机,至今还在生产线服役,70多年前,正是它,让汽车身上第一次压出了中国字。

模具技师方向远为打造毛主席手写体“解放”车标,他虎口震裂渗血,满脸砂轮粉,守在冲压机旁打磨29天,最终压出笔锋饱满的“解放”二字,为新车型注入灵魂!


百万公里拆车现场,技术人员正在拆解一台行驶100万公里的解放卡车,分析零件磨损痕迹,只为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对标世界一流,是我们的初衷!”而这份传承下来工匠精神,也正是一汽解放“国车长子”担当与使命的体现。


2003年,由中国一汽自主开发的国内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CA6DL—“奥威”四气门大功率重型柴油机在一汽锡柴正式投产。这不仅标志着中国一汽在潜心打造自主品牌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而且使我国的内燃机开发、制造水平和国际最高水平的20年差距缩短到几乎为零。

央视镜头定格的不仅是一汽解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更是一汽解放作为“国车长子”交出的一份未来答卷。



一汽解放正以坚定步伐,奋力打造“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百年民族汽车品牌,将“生而全球”的解放产品推向世界的舞台,为引领中国商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汽车强国贡献力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