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隋朝实行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以来,便逐渐打破了世家大族在官场的垄断,大量的中下层读书人可以凭借科举考试获得进入上层统治阶级的机会,而封建王朝也可以借此招揽大量人才参与政务处理。可以说科举制度在封建时代是有着正面意义的。

不过再完美的制度都有漏洞,从隋唐到明清,科举考试相关的舞弊案层出不穷。权贵子弟们为了能在考试中得到好的名次,或作弊,或买通考官给自己的卷子判高分。而历代统治者对维护科举考试的公平十分重视,除了采取一系列措施防范作弊发生之外,对参与犯事的官员也是轻则流放重则处斩。其中论波及范围之广、处罚之严厉,以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的“丁酉科场案”为甚。 “丁酉科场案”其实是丁酉年间所爆发的多起舞弊案的统称,在北京、南京、河南、山东、山西等“五闱”之中,都发生了舞弊事件,其中以北京和南京的最为严重。

首先是在顺天府(今北京)的乡试中,考官李振邺、张我朴等公然收取考生好处,致使最终中榜的举人几乎都是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弟。而且因为录取人数有限,而向考官行贿的考生太多,导致有一部分考生送了钱却没有被录取。这下可有人不干了,这些落榜的考生便集体大闹上告,再加上给事中任克溥向朝廷上书揭发此事,震怒的顺治帝就命都察院进行会审。由于本身舞弊案件就做得不怎么隐秘,所以很快此事就被查实。于是,顺治帝就下旨将李振邺、张我朴为首的七人立即处斩,家产抄没,父母兄弟妻子都流放至尚阳堡(今辽宁开原市)。 同时,顺治帝又将所有中榜的考生招来,并且亲自命题进行重考。而每一个考生旁边都有两名侍卫持刀监视,经过顺治帝亲自评阅试卷后,又从中筛选出二十五名不合格的考生,全部判处死刑。不过,顺治帝为了显示皇恩浩荡,又赦免了这些考生的死罪,改为打四十大板,流放尚阳堡。

就在顺天府的科场舞弊案刚刚平息之后,又有御史上书揭发江南乡试的考官 方猷、钱开宗等人徇私舞弊,公然让行贿的考生中榜,而且还被落榜的考生投掷砖瓦泄愤。震惊的顺治帝立即下旨,命礼部安排中榜的一百二十名考生全部进京,再次命题亲试,而且每位考生旁边照旧有侍卫监考。结果只有一位考生通过了考试,被定为解元,其余一百一十九人都不合格。 这个结果让顺治帝大为愤怒,主考官 方猷、钱开宗被判斩立决, 妻子家产籍没入官,其余十八名考官除一人病死外,也皆被处以绞刑。其中八名不合格的考生也被重责四十,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

其中有一名叫吴兆骞的考生,本来很有才华,但可能是因为侍卫持刀站在旁边导致紧张,竟不能握笔答卷。最终吴兆骞只能交了白卷,无辜被判流放宁古塔。后来吴兆骞的好友顾贞观结识相国明珠之子纳兰性德,便请求帮忙营救。纳兰性德也素知吴兆骞有才学,便帮忙上下打点,再加上顾贞观等人筹集两千金,以认修内务府工程名义为其赎罪。吴兆骞最后才得以赦免回乡,而这已经是二十多年以后的事了。 清朝初期的丁酉科场案处罚之重,尽管有借机打击汉族士绅的嫌疑,但也表明了清朝统治者维护科举考试制度公平性的决心。其实,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今,我们在参加各种考试时,都要遵守规则,坚决杜绝使用作弊、走后门等不光彩手段通过考试的行为。否则,即便一时得逞,最终也要受到应有的惩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