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明末清初大顺政权的建立者,赫赫有名的“闯王”,大明王朝全国性政权的直接毁灭者。这个被清代名臣张廷玉评价为“盗贼之祸,历代极矣”的明末起义领袖,出身贫寒,在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硬是闯出了一片天地,推翻了大明王朝近300年的全国性政权,逼死了崇祯皇帝朱由检。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大顺军队,从北京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步入紫禁城内殿,正式进京。 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次日,率军退出北京城。 也就是说,这个在明末清初时期威名赫赫的一代“闯王”,在北京城只待了42天,于称帝的第二天便匆忙退出了北京城。 那么,这个号称多达百万、锐气正盛的大顺军队领袖,为何只在北京城内只待了42天,便被赶出了北京城?

李自成到底干了什么,才导致了大顺政权的迅速溃败? 笔者认为,李自成最少犯下了二大致命错误和一个客观原因所致: 1、农民意识作祟,小富即安思想起到了主导作用 晚清时期著名学者蔡东藩曾经在其所著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中,如此评价李自成: 李闯为乱十余年,忽盛忽衰,终不得一尺寸土,迨用牛金星、李岩等言,稍稍免杀,而从贼者遂日众。可见豪杰举事,总以得民心为要领,凶狡如李闯,且以稍行仁义,莫之能御,况其上焉者乎?

李自成最根本的致命缺点在于农民意识中“小富即安”的思想一直在发挥着主导地位,进入北京城以后,李自成纵容手下开始了“搜括富室,桁夹助饷”的无德行径,将所掠夺之财物尽数运往自己的大本营——西安。 也就是说,李自成从开始就没把北京城作为大顺政权的行政中心,在“小富即安”思想的影响下,李自成率领手下将士“数日沉醉、忘乎所以”,完全忘记了自己率军起义的初衷。 2、战争形势判断失误,忽略了关外的武装力量 《明史·卷三百九·流贼列传》有载: 初,三桂奉诏入援,至山海关,京师陷,犹豫不进。自成劫其父襄,作书招之,三桂欲降。至滦州,闻爱姬陈沅被刘宗敏掠去,愤甚,疾归山海,袭破贼将。

李自成进入北京以后,虽然极力想要瓦解大明王朝最后的武装力量——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军队,但其对战争形势和敌我态势的错误分析,对清朝军队的忽视,用错误的“逼降”方式将吴三桂“逼”到了清朝一方。吴三桂降清的直接结果就是大顺军队在山海关的大败,导致了清军挥师入关,导致了李自成被迫退出京城。 吴三桂降清对于李自成而言,乃系一个直接导致其失败的致命原因。 3、鼠疫的横行,让李自成的失败成为了必然

根据《明史》的记载,对清朝政权和大顺政权至为关键的“山海关大战”中,清军将士为8万、雾散桂所辖山海关守军有5万,而大顺军队则拥有20万余众;而且,在山海关的最初阶段,清军在多尔衮率领下,只是“坐山观虎斗”,吴三桂数次请求多尔衮出兵的前提下,清军才开始在“双方均已疲惫,损失甚众”下,率军进攻。 也就是说,大顺军队的20万军队和吴三桂的5万守军,几乎打成了一个平手;清军加入对战中以后,大顺军队更是迅速溃败。 占据主诸多优势的大顺军队,几乎席卷半个中国,锐气正盛的大顺军队,为何战斗力突然下降了呢?

据史料记载,从崇祯十六年开始,京城一带就开始流行鼠疫重疾。李自成率军入京的崇祯十七年三月,正值春暖花开、气候适宜的时期,也正是京城鼠疫大规模爆发的时期。大规模的鼠疫感染,让大顺军队的战斗力急剧下降,自然打不过虎狼之师——八旗军队乃至吴三桂的山海关守军了。 参考文献:《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明史·卷三百九·流贼列传》、《明末农民战争》、《清实录·清世祖实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