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世纪的最后一年,大明王朝新主压不住强藩,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变,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发动兵变,年轻的皇帝朱允炆坐镇南京,眼巴巴看着自己的叔叔从北京打过来,身边却没有一个能平叛的人。这也难怪,他爷爷朱元璋在位十几年早把跟着自己打天下的武将们给剪除光了,时下唯一能打的就是朱允炆的对手朱棣。

万幸的是,朱元璋留了一名开国大将给朱允炆,他就是耿炳文。耿炳文何许人也,大伙可能不知道,但报上另一些人的名字大伙肯定如雷贯耳,徐达、常遇春、蓝玉、冯胜、汤河、李文忠。这些人是明初一等一的名将,然后在这份名单的后面还要加上一个耿炳文。耿炳文也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武将之一,虽然不及徐达、蓝玉这般声名显赫,但耿炳文也走出了自己的名将之路。

耿炳文指挥大兵团作战不及徐达,作为先锋冲杀敌阵不及常遇春,率军远征长途奔袭不如蓝玉。但耿炳文擅长防御战,坚守城池那是一把好手。当年朱元璋跟张士诚抢地盘的时候,耿炳文夜袭长兴,张士诚恼羞成怒派李伯升率十万大军兵临城下。长兴城内只有七千将士,但是耿炳文一点都不慌张,他坚壁清野、修筑高墙,准备与城下的十万大军长期对峙。李伯升一次一次架云梯、投巨石,企图攻破长兴城,但都被耿炳文给守下来了,李伯升攻了一个多月,也没能拿下长兴城,后来还遭到火速驰援的常遇春和开城夜袭的耿炳文两面夹击,最后不得不败走长兴。耿炳文也因为坚守长兴城有功,在朱元璋建国论功行赏的时候,被封为长兴侯。

之所以介绍一下耿炳文,是想说明朱元璋确实还算用心良苦,把能征善战的大奖给清洗了,留下一个能守城懂防御的老将,大概是觉得朱允炆只要能守住江山就可以了。朱允炆当然也没闲置这位开国元老,虽然此时的耿炳文已年近古稀,但也只有派这位老将出马才能压得住自己的叔叔。朱允炆此举肯定是明智之举,可惜的是不能够有始有终。 耿炳文与朱棣交战之初,朝廷军还是吃了不少败战的,主要还是因为耿炳文是一个攻弱守强的主帅,交战之初耿炳文一直处于主攻的状态。当耿炳文退守至真定城内的时候,战争的局势就发生了变化。耿炳文启用他守长兴城的那一套方法,把真定城打造的滴水不漏。朱棣大兵压境,强攻数日,真定城池未露丝毫破绽。此时的朱棣形势就比较危险了,作为反叛一方,朱棣只拥有河北三郡,地缘狭小,无法长期给大军供应补给,如若长期被困于此,军资粮饷势必消耗殆尽,到时候自己将不战自溃。

要说造反这事,不光自己实力要强,运气也要相当好。正在朱棣抓耳挠腮之际,猪对手朱允炆就送上大礼来了。朱允炆见耿炳文败退真定城,并且龟缩不出,心里那个急啊,再加上朝中一干掉书袋的文臣在耳旁吹风,说耿炳文怯懦畏战、指挥不当,年少无知的朱允炆便撤了耿炳文的主帅一职,另派逃跑将军李景隆前去平叛。临阵换将本是兵家大忌,再说又换上这么个无德无才的将领,自然不是老江湖朱棣的对手,朱棣将李景隆引至白沟河,等朝廷军进入伏击圈,朱棣率大军杀到,全歼明军。白沟河惨败之后,朱棣突破河北封锁圈,南京的局势就岌岌可危了。

试想朱允炆能够充分信任耿炳文,即便耿炳文固守真定城,也能活活耗尽朱棣的实力。等到朱棣军心离散的时候,耿炳文再率军杀出,岂不是能轻而易举的歼灭反叛军。怪只怪君王心志不坚,文臣空谈误国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