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对于日系车各大巨头可谓是问题相当巨大,日系车的价格底线不断被突破冲上了热搜,为啥日系车这么不受待见,日系车为啥没人买了?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件事?

一、日系车价格底线不断被突破?

据21财经,记者近日走访多个日系合资品牌4S店后发现,降价成为日系品牌的普遍操作,丰田卡罗拉和汉兰达、本田雅阁和皓影、日产轩逸和天籁等热销车型终端优惠幅度在2~6万元左右不等。一位日产销售告诉记者,目前轩逸经典款车型不到7万元,若选择分期贷款则还有额外优惠。对于冲上热搜的“凯美瑞只卖12万”,一位丰田销售称“店内没有这个价格,有意向的话可以谈至14万以下。”

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下,日系品牌的价格底线不断被突破,其中中型轿车价格从20万元下探至15万元级别,紧凑型轿车的价格低至6万元。在业内人士看来,价格是否还会更低目前无法判断,但激烈的价格竞争仍将持续。

为了提升销量,包括日系品牌在内的合资品牌“打不过就加入”,选择通过降价来换取销量,更有不少新车上市后不久就迅速降价,这对于以高保值率著称的日系品牌而言并不常见,此前换代之际,为快速清理库存,老款车型会给出大额优惠,但今年“增配降价”的操作在合资品牌也屡见不鲜。

5月底丰田皇冠陆放换代车型上市,较老款最高降幅3.4万元,叠加限时权益降幅最高接近5万元;被寄予厚望的第九代凯美瑞上市时价格下探至17.18万元,上市3个月后再次官宣降价。不仅如此,日系合资品牌在“618”也集中上演降价大促,一汽丰田卡罗拉、广汽丰田汉兰达和凯美瑞、广汽本田ZR-V致在燃油车型等均推出3~5万元不等的限时优惠。

二、为啥日系车没人买了?

近年来,日系车在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的地位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价格底线不断被突破,市场份额逐渐下滑,日系车到底怎么回事?我们又该如何分析看待呢?

首先,日系车在过去曾以其省油、耐用、高性价比等优势赢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然而,近年来,这一优势逐渐减弱,甚至在某些方面成为了劣势。一方面,日系车在产品创新上显得乏力,尤其是在智能化和新能源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随着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网联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日系车在这一方面的不足愈发明显,导致其市场竞争力下降。另一方面,日系车还面临着严重的质量问题。近年来,日系车在中国市场频频曝出质量问题,如检测造假、零部件不合格等,这些事件严重损害了日系车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日系车的质量问题更加突出,如电池续航能力不足、充电效率低等,使得消费者对其新能源产品的信心大打折扣。

其次,当前汽车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尤其是在智能化和电动化方面,各大车企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新车型。相比之下,日系车在这方面的步伐显得较为缓慢。虽然日系车在混合动力技术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但在纯电动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这导致日系车在市场上的智能化水平不足,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视觉和体验需求。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日系车只能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这也是其价格底线不断被突破的重要原因。

第三,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快速崛起对全球汽车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品牌如比亚迪、蔚来、小鹏等不仅在国内市场迅速扩张,也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这些品牌凭借其在电池技术、智能化配置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优势,对传统汽车品牌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对于日系车而言,这种冲击尤为显著。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受到严重影响,市场份额逐渐被中国本土品牌蚕食。此外,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崛起还改变了全球汽车产业的供应链格局,日系车的传统供应链优势正在减弱。

第四,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态势,日系车企业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短期内,日系车可以通过提升产品性价比、优化销售渠道和服务体系等方式来稳定市场份额。但长期来看,日系车企业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发展思路,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同时,日系车还需要加强与中国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利用当地的供应链资源和市场潜力,实现共赢发展。只有这样,日系车才能扭转下滑颓势,避免被边缘化的风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