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如果评选一生过得最顺利的皇帝,那乾隆皇帝绝对当仁不让地排在前几位。

出身王府,少年时得到祖父康熙皇帝的亲自抚养,早早被父亲雍正皇帝选为继承人。 在封建王朝一个国力最强盛的时期掌权六十余年,最终在89岁的年龄寿终正寝。

乾隆晚年 对于乾隆的死因,普遍说法是病死,毕竟89岁的年龄即使在现代也是高寿,身体的老化不可避免。 然而还是有不少人质疑乾隆的死因,因为史书上并未有乾隆得病的记载,甚至临终前他还在筹备九十大寿。 那么,乾隆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一、王朝的盛世,衰落的开始 比起父亲雍正,乾隆皇帝的政治生涯要顺利得多。 没有年老的父亲、也没有对储君之位虎视眈眈的兄弟。

25岁时青年登基,乾隆所掌管的帝国经历康雍两朝的发展和整顿,积攒下足够的财富,又没有长期统治下吏治腐败的弊病。 有了足够高的平台,乾隆也做出了足够优秀的成绩。 在政治上,乾隆对雍正年间过于严苛的制度进行改进,宽严相济。 经济上,乾隆鼓励农业生产,引入桑树等经济作物,对封建王朝一直打压的商人也采取宽仁政策。 在对外政策方面,乾隆年间真正将西藏和新疆地区收归至中原王朝的直接管辖之下,西域诸多藩国前来朝拜。 文化上,乾隆修了号称古今中外文化大成的《四库全书》。(当然,这期间毁书的事情一直存在争议)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王朝在乾隆的手里走向了极盛。 俗话说盛极而衰,在执政后期,乾隆自己好大喜功,生活奢侈。 不仅大兴土木,六下江南更是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 从乾隆三十三年开始,各级官员贪污腐败案例便层出不穷,吏治腐败、官官相护,官员质量下降,百姓的日子也过得苦了起来。 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的背后是无数百姓的食不果腹、流离失所。

在所谓盛世的嘉庆元年,四川竟然爆发了白莲教农民起义,可见当时的社会矛盾已经恶化到了一定程度。 二、长寿的权力生物

乾隆的寿命是历代帝王之最,而其父亲雍正皇帝仅仅活了58岁,并且生前就因身体不适多次推脱祭祀等大典。 据推测,乾隆的高寿是遗传自他的母亲崇庆皇太后,这位老太太活了整整85岁,在历代皇太后中都名列前茅。

嘉庆 作为中国古代最长寿的皇帝,乾隆在执政六十年后退位将皇位让给嘉庆,历来一直被史学家们热议。 最普遍的说法是乾隆十分尊敬祖父康熙皇帝,因此不愿在位时间超过康熙的六十一年,故在执政六十年后选择退位。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乾隆退位时86岁的年龄让他不可能再像年轻时一样处理朝政,他亟需下一代可以顶上来。 然而,让渡出皇权的虚位太上皇历史上并不少见,“李渊、李隆基、朱祁镇”们的下场乾隆并不想经历。 对乾隆来说,哪怕嘉庆继位,他也只是辅助自己处理琐碎事务的工具人,军国大事依然要牢牢握在自己手里,这就是天生的权力生物。 三、去世之谜 在当太上皇的三年,乾隆依然大权独揽。

然而,在89岁的年龄,乾隆却几乎毫无征兆地突然离世,这究竟是因为什么? 乾隆皇帝体魄健壮,生活规律,到了晚年之后更加注重养生,人参等补品也是经常服用。 史书中对乾隆晚年也没有长期疾病的记载,其身体状态无非是有“气虚体弱、精神不振”这一类老年人常见的身体衰弱的表征。

对乾隆的身体,宫中一直派的是最优秀的太医伺候。 89岁的大年初二,太医对乾隆进行把脉会诊,结果依然是“圣脉安和、惟气弱脾虚”没有异常。

然而,在当日服用“参莲饮”后,乾隆的身体状况就急转直下,短短几个时辰便于正月初三早上去世,乾隆甚至没有留下像样的遗嘱,后续的遗诏都是由大臣补写的。 回看乾隆去世前的医案,乾隆生命的最后没有发生严重的疾病,更谈不上治疗。 太医的诊断结果是乾隆死于“年老气虚”。 然而,对于自己年老而衰,乾隆似乎并没有提前感知。 在临终前,乾隆还密切关注自己九十大寿典礼的筹备工作,亲自审查官员的设计方案。 其精力之旺盛完全看不出是个“年老气虚”之人。

一个一生身体康健的老头,一个88岁还牢控权柄的皇帝,他对自己的死竟然完全没有预知,甚至没有提前准备?这种概率太低了。 其实,我们还是可以从史书中窥伺到一些很难注意到的细节。 1798年,乾隆88岁这一年,才开始有规律地进补品。 《清实录》记载,乾隆于十二月初一开始进生脉饮,共进359次。 以后还进过镇阴育神汤、温中理气丸等。 其中所含的人参、生地、白芍、麦冬等均是补阴虚的药材。

但太医对乾隆的诊断是“心气不足、神气恍惚、时有身软、夜间少寐”,这都是阳虚的典型症状。 一个老年人身体阳虚,却一直在进补阴虚,结果可想而知。 这也就是乾隆自己并没有感觉出异常的原因,通过进补的确强健了身体,但却造成体内阴阳失衡,而一个身体在脆弱临界线上的老年人阴阳失衡,一旦崩溃就是瞬间的事情。 那么,为何太医明知乾隆的身体状况却依然要开这些药材呢? 我们不禁猜测,已经继位却迟迟没有掌权的嘉庆皇帝很可能在其中起到不小的作用。

从乾隆去世后嘉庆皇帝惩治和珅等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手段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乾隆对自己身体不自知,嘉庆却早已做好了父亲去世的准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