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转眼间,我们就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孩童,蜕变成为了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大人。
       伴随而来的,除了思维方式的成熟,还有肉体的老化,眼角细纹的增多,体力的退化。
       于是,我们无奈又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已经老了。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判断自己是不是处于一个衰老状态的依据就是年龄,二十岁就是年轻,四十岁就是衰老,其实这是片面的。
       生老病死是我们人生当中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但结果千差万别,有的人二十出头却形同老矣,有的人华发满头却仍旧精神抖擞。
       年龄不过是一串数字罢了,只要我们愿意,四十岁的人生也可以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年轻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四十岁以后,如果你对以下事保持“兴趣”,说明你还很年轻。


       一、对提升自己保持“兴趣”
       复旦大学的教授陈可在课堂上曾对学生说,我们要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灵魂,只有我们的灵魂青春永驻,我们的肉体才会永垂不朽。
       诚然,河流之所以可以一直保持清澈见底,就是因为它们不断向前奔跑,不断地为自己汇入新的血液。
       新旧更替,于是河流就可以一直拥有旺盛的生命力,永不会衰老。
       罗曼罗兰说:“很多人到了三十岁就已经‘死’了,因为这个年龄过后,人只是自己的一个影子,往后余生都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
       他们不屑于提升自己,觉得这是一个浪费时间的事情,自己都已经四十多岁了,哪里还像年轻人那样有干劲。
       于是,他们把自己困在了一个牢笼里,在这个牢笼里肉眼可见的衰老。
       我们想要让自己的肉体永垂不朽,就需要让自己的精神青春永驻,即我们要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为自己的生命注入新的颜色和血液。
       要么去读书,要么去旅行,总之,我们的灵魂和肉体总要有一个在前进的路上才好。
       这样,我们永远年轻,永远不会畏惧衰老,永远灵魂滚烫。


       二、对新鲜事物保持“兴趣”
       什么是孩子?
       孩子的世界永远充满了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和探索,他们敢于尝试,不畏惧失败,大不了从头再来。
       而很多大人因为瞻前顾后,而失去了这份纯真,这也就是说为什么会有大人和孩子之间的区分,不止局限在年龄,更重要的是心态。
       一直停在舒适圈里固然很好,不会担心失去,但时间久了,我们就会变得麻木,就会失去处理问题的能力。
       而当我们跳出舒适圈以后,我们尝试新鲜事物,我们敢于挑战自己,我们怀揣着对所有事物的好奇心。
       这样的我们,怎么不算年轻?
       杨澜曾说:“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我们要有调整自己的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
       如果我们总是把自己固化在一个圈子里,总是让自己待在舒适圈,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缺少很多乐趣,也会失去很多的机会。
       所以,不要因为一些尚未发生的事情,就阻止自己继续前行探索的脚步。
       只要我们愿意且为此付出努力,我们四十岁的人生也可以过得熠熠生辉、风生水起。


       三、对减法生活保持“兴趣”
       人生到了下半场了,敌人就只剩下自己了。
       到了四十岁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生活到了这个阶段就是一个样回收的过程,包括时间、情感和精力。
       不管是没有意义的情绪也好,还是无效社交也好,这些都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赘余,它不会让我们体会到快乐,只会让我们“负重”。
       如果说前半生是一个做加法的过程,那么后半生就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
       周国平说:“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我们要学会和自己相处,即发现这个世界上有90%的事情和旁人无关,别人的事情也大多和自己无关,我们应该好好爱自己。
       于是,我们开始断舍离:
       断掉不切实际的欲望,舍弃没有意义的社交,离开毫无营养的情绪,然后醉心做自己。


       用加法幸福,用减法生活,用乘法提升自己,用除法远离不幸。人到中年,最高级的活法就是低配自己的生活,高配自己的灵魂。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