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两位“晋文侯”:史记出现重大失误,战国竹简破解错误缘由

作为“史家之绝唱”,史记以“不虚美、不隐恶”的方式,记录了五帝至汉武帝时的历史,在中国拥有崇高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史记没有错误。客观地说,史记中的一些“错误”,绝大部分并非主观原因造成,而是司马迁没能见到一些史料的缘故。本文所谈的史记中的错误,可谓是最离

李伯清:现在的葬礼不严肃,聚在一起吃饭打牌的人都不一定是亲戚

两千年前,有过这样一场严肃的葬礼:介子推隐居深山、拒不肯受赏,晋文公不得不亲自领队入山寻他,因求人心切又听得小人谗言,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熊火燃了三天三夜,始终连介子推的影子都未见。直到有人找到了一棵枯柳,才看见介子推母子的尸骨和一封血书,上写:"割肉奉

听非遗讲故事丨清明时节话清明

  万物生长,气清景明,又是一年清明时。一大早,山西省介休市民杜国华一家四口出发去扫墓,他们带着一种形似燕子的白面馍馍。这是清明节前两天蒸制的,除了作祭品、自家吃,杜国华还用柳条将飞燕馍串起来,挂在门楣上,“这叫‘子推燕’”。  杜国华家制作的“子推燕”

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消失”竟是因为曹操!寒食与清明的区别

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曾是我国的第一大祭日,如今却渐渐销声匿迹,只有韩国还在延续旧俗,寒食节究竟由何而来?与清明节又有何关系?如今为何会销声匿迹?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即将消失的古老节日——寒食节的前世今生……1.寒食节的由来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在成为国君

寒食在前,清明在后:清明节,留存山西介子祠5幅楹联,纪念子推

寒食在前,清明在后:清明节,留存山西介子祠5幅楹联,纪念子推古人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古典汉字中的“礼”,最早记载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写成“禮”。《说文解字》中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聲。圣人孔子在

刘兴亮 | 清明时节雨纷纷

01清明将至,搁置琐事,提前打点行装,回乡上坟扫墓。这是家庭团圆的时刻。不仅活着的人要聚首,连逝去的祖先也要参与进来,从精神的角度看,是非常隆盛的事体。古人云,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家庭没有战事,仅祭祀成为隆重的仪式。中国人拜佛,拜关二爷,但都不及对祖先的崇拜

穿越千年的火灾警示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今天,是我国传统节日——寒食节寒食节是冬至后的第105日清明节前的一两天你知道吗?其实,寒食节和消防安全有着紧密的联系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在流亡时,臣下介子推曾割股给他充饥。晋文公归国后,介子推不愿受赏,携母亲隐居于绵山。

百年难遇的清明太重要!无论多忙,提醒注意“5人要躲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清明》充分表现了清明时节阴雨绵绵,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情凄迷的感情,这与清明节的主题十分契合。清明节又叫祭祖节,相传起源于2000多年前一对君臣的故事。春秋时期的晋文公年轻时流亡国外

人品很差的人,会吸走你的运气,你别不信

我们常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件事会带动另一件事,一个人会影响另一个人。如果把人品不好的人,比喻成着火的城门,你就别做“鱼池”了。人在社会上,不是一座孤岛,但也不能随意交朋友,混圈子。在没有合适的朋友时,宁愿一个人独来独往,时间长了,慢慢就会遇到同样

4月3日寒食节,4月4日清明节,两者有啥关系?为何不能生火做饭?

寒食节,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冬至后的105日,这个节日最早源于古人改火的习俗,即初春时节为了预防火灾而熄灭旧火,取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的起点。在禁火期间,人们只能吃冷食,因此得名寒食节。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