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4月3日讯(记者 敖瑾 余诗琪)连续3天,3家公司科创板IPO审核终止。而这3家公司,均为热门赛道中备受关注的项目,在一级市场上曾获大规模融资。它们分别是半导体领域的得一微、氢能赛道的捷氢科技以及医疗大健康领域的世和基因。
有一级投资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早年奔着科创板开闸做投资的股权投资基金,按照3+2+2的存续期计算,接下来两年将迎来集中到期。其直言,集中到期叠加上市退出难,将给未来两年的一级市场带来很大的挑战。
另有投资人士告诉记者,当前市场情况下,投资机构的投资风格和策略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现金流”成了投资人口中的高频词。
头部机构被“套牢”
4月2日,科创板IPO“折戟”再添一员,肿瘤高通量测序企业世和基因主动撤回申报材料。
作为肿瘤高通量测序检测行业唯一申报国内上市的龙头企业,一直被行业戏称为“全村的希望”,也吸引了诸多投资机构的青睐。2014年-2019年,世和基因累计完成了7轮融资,总融资金额超10亿元人民币。
其中,2019年的D轮融资由国新资本领投,礼来亚洲基金、软银中国、易方达、朗玛峰创投、建发新兴投资等知名机构跟投,华泰瑞合追加投资,融资额达8亿元人民币,创下当时行业单轮人民币融资记录。之后的招股书显示,最后一轮融资对应公司估值约为62亿元。
据财联社星矿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有6家生物医药板块的企业IPO终止,分别为翌圣生物、澎立生物、捍宇医疗、爱科百发、华理生物、澳斯康。而在这些“撤单”的IPO企业背后,站满了受伤的医疗赛道投资人。据《科创板日报》记者统计,以上7家公司几乎都获得了3轮以上的融资,涉及超过40家投资机构,其中不乏高瓴、红杉、礼来亚洲、启明创投、鼎晖投资等“有名有姓”的医疗健康投资机构,此外温氏、复星等CVC也被波及。
《科创板日报》与多位医疗机构投资人交流,他们都表示,考虑到近年集采、医疗反腐等行业政策对盈利性企业的影响,以及非盈利上市的收紧,今年医疗大健康IPO数量相对于前几年大概率会下降。其中一位投资人表示:“大家都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头部机构前几年投了那么多,手上都有卡在IPO进度上的项目。”
氢能领域也出现了较多项目IPO折戟的情况。
早在2021年就规划好要科创板上市的捷氢科技,在4月1日审核变更为终止。事实上捷氢科技的上市之路一直不算顺利,其于2022年6月提交了科创板IPO申请,此后便一直处在等待状态。去年末,其更新了申请材料,持续冲刺科创板上市,但最终仍折戟。
股东阵营方面,从上汽集团分拆出来的捷氢科技,获得了较多来自国资的支持,包括国家混改基金、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开金融等。淡马锡旗下的Springleaf Investments是捷氢科技唯一的外资股东,持有0.97%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科创板IPO折戟的氢能企业,后来有不少选择了转战港股。3月中旬递表港股的上海氢能独角兽重塑股份,就曾在2021年冲刺科创板上市,但在半年后撤回。
3月30日撤回科创板IPO申请的得一微,则为一家存储芯片厂商。据其此前递交的招股书,得一微上市前64名股东中,有近50家为外部机构股东,包括中芯聚源、中小企业基金、松禾资本、越秀产业基金、鼎晖百孚、华登国际等投资平台,兆易创新、江波龙、传音控股等产业方亦出现在得一微的股东方序列。
据招股材料,群联电子控股的EpoStar持有得一微电子7.93%的股份;华芯投资则通过管理的华芯创原及合肥晨杉两只基金,持有得一微5.28%的股份。其他股东方面,鼎晖百孚管理的股权投资基金上海安辕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得一微的第四大股东,持股2.47%;江波龙全资控股的西藏远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第五大股东,持股2.1%。
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当前的资本市场现状,正引发业内对于投资本质以及未来的大讨论。
有半导体领域一级市场投资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早年奔着科创板开闸做投资的股权投资基金,按照3+2+2的存续期计算,接下来两年将迎来集中到期。其直言,集中到期叠加上市退出难,将给未来两年的一级市场带来很大的挑战,“最直接的表现会是,LP、GP之间,GP和企业之间的诉讼将会增加,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将面临激化。”
其进一步表示,对单个项目投入、整只基金投资较为分散的机构,受到项目退出难的影响会相对小一些。“比如像中芯聚源这样,对单个项目投入大概就在千万级上下,这种情况下,只要其他项目问题不大,基金整体就比较平稳。”
其进一步表示,当前这种项目撤材料频现的情况,一部分是由于IPO客观上的收紧,但也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投资机构最早做投资决策时抱有的侥幸心理。
“科创板对项目的科创属性甚至是独创性都有很明确的要求,但很多项目这些特性并不明显,而一些参与投资的机构实际上对此都是心知肚明的。但一直以来不少人抱着侥幸心理,依仗券商关系、创始人资源、财务数据等非核心实力,企图蒙混过关。这类项目本来就有上不了的风险。”
对IPO现状的考量,也在影响机构的投资策略。深圳一头部机构投资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现在投资机构不再完全追求IPO和硬科技,资本市场倒逼投资人更强调现金流。”
一位资深的医疗投资人亦对记者表示,现在对于医疗企业而言,IPO成功与否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企业自身需要建立起稳定的“变现能力”。在未来两到三年内不断有能产生现金流的产品,先在寒冬里活下去,给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等待新周期的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与世和基因处于同一梯队的燃石医学、泛生子,尽管率先实现了在纳斯达克上市且在后来股价一路高歌猛进,但现在,泛生子已经宣告退市,燃石则刚刚公布了2023年的财报,营收下降,财报亏损超6亿。
燃石CEO汉雨生在最近的公开访谈中也坦然提到,要学会让公司盈利。巨额亏损的情况下强行上市,投资者和企业高管有的套现离场,有的被套牢,留给市场和行业的只有一地鸡毛。
另一位投资人也提到,企业不必死磕IPO,而是转向更多元的退出方式。他表示,现在跟被投企业沟通时,会主动建议它们尝试BD、并购等方式,看到合适的机会也会给双方牵线搭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